附录 进旧5代史表(2 / 2)

加入书签

一、《薛史》目,如茂贞等《世袭》,见《永乐典》原;其

行密等《僣伪》,则于《通考异》。今悉依仿编类,还其旧。

一、《薛史》志,《乐大典》内偶有阙。今采《太御览》

史》增,仍节《五代要》诸分注于,以备考。

、凡纪中所载代人名、官名,悉从《史索伦解》改

一、《永乐典》所《薛史》原文,有字句落、音舛讹者。今据前

代征引《薛史》书,如《通鉴考》、《鉴注》、《太平览》、《太平广

记》《府元龟》、《玉》、《谈》、《容斋五》、《缃杂记》、《职

官分纪》、《锦万花谷》、《艺类聚》、《记纂海》之,皆为互校订,

庶臻备。

、史家纪事迹,流传互,彼此有舛误。今据新《唐书》、《东

事略》、《宋》、《史》、《续通鉴编》、《五代春》、《国志》、

《十春秋》宋人说、文集五代碑尚存者,详为考,各加语,以

辨证。

一、岳《五史补》、王禹偁《五代史文》、以补《史》之,虽

多琐碎,要为有史学,《通鉴》、《欧史》亦所取。并仿裴

国志注》体例,见于后。

一、《薛史》《欧史》时有不。如《闵帝纪》,《薛》作明第三

,而《史》作五子,《五代要》、《通鉴》同《薛》。又,《欧

·唐家传》云:太祖有四人,克让、修、克、克宁,皆不知父母

号。据《薛史·室传》,则克让仲弟,宁为季,克修从父弟、父曰

成,克为诸弟,非皆不其父母号。又,《晋家传》止出帝立后冯

,考《史》纪,冯氏立之先,追册张为皇后,而《欧》不载。又,

万进赐守进,《薛史》本纪先万进,书守进,《欧史》删去赐一事,

故前后如两人。其余年之先后、官爵之授,每互异。悉为辨,详加

案语,示折衷。

一、《欧史》修,原《薛史》为本,间有改《薛史》之文而笔偶

者。如如愚《堂考索》论《欧》载梁人至京,纪以朱友谦,传以

朱友谅;杨涉相,三仕已,而月所具,纪载实,至末为相,书其

,而了知其所岁月;明宗在七年余,而论赞为十年类是也。有尚

沿《薛史》之旧而及刊改。如吴《五代纂误》《欧史·杜晓传》幅巾

废不当十余年;《罗绍传》牙相继不云二百之类是。今并加辨

于每卷后,庶吏异同失之故,读者皆以考见

代史提

臣等案:《五代史》一百五卷,并录二卷,宋司空中书门平章

薛居正撰,考公武《书志》:开宝,诏修《梁唐晋周书》,卢多

、扈蒙、张澹、昉、刘、李穆、李九龄修,宰薛居正监修。《玉海》

引《中书目》:开宝年四月申,诏《五代》,七闰十月子,书

成,凡五十卷,目录二,为纪十一,十二,七十七,多据累实录及

范质《代通录》为稿本。其后欧修别录《五代史》七十卷藏于。修殁

后,官刊印,者始不习《薛》,然书犹并于世。金章宗和七年,

诏学止用《阳史》,于是《史》遂。元明来,罕援引其者,传

亦渐湮没,明内府之,见《文渊书目》,故《永大典》载其文,

然割淆乱,非居正篇第之。恭逢朝右文古,网放佚,缣断简,

皆次编摩,等谨就《永乐大》各韵所引《史》,录条系,排纂先

篇第,得十之**。又宋人书征引《史》者,每条采,以补阙,

得依原卷数勒一编。而复彰,散而复,殆实神物呵,以待而出

,遭逢幸,洵偶然也。欧阳修章远出正等上,其笔削例亦特严,

自宋时二史者,即互有主。司光作《鉴》,三省作《通鉴注》,皆

据《薛》而不《欧史》。沈括、洪迈、应麟辈,为一代洽之士,其所

述,于、欧二亦多兼,而未有所轩。盖修作,皆削旧史文,

主断制,不肯以载丛碎贬其体,故其词工,而情事或能详备。至居

等奉诏述,本宋初,时秉笔臣,尚逮事五,见闻近,纪皆首

完具,以征信,故异同在,较事迹,往以此为长。其文体弱,

免叙次冗之病,而遗文事,反以获传,实足为古者参之助。.uknsh.又《欧

史》止述天、职方考,而志俱阙,凡礼乐官之制,选举法之沿

唐典下宋制者,一概无,亦不《薛史》诸志为裨于文。盖二

简,各有体,学识资,难偏废。修与宋所撰《唐书》,事增文

括刘晌《旧书》,而昫书荷皇上章,今得列于史,况书文虽

及欧而事迹备,又可使隐不彰哉!谨考次文,厘《梁书》二十四

书》五卷、《书》二四卷、《汉书》一卷、《周书》十二卷、

《世列传》卷、《伪列传》三卷、《外国列》二卷、《志》二卷,

一百十卷,为目录卷,而罗排纂意,则于凡例,具列如。乾隆

十年月恭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