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3 志第13(1 / 2)

加入书签

◎天

者有三,一曰夜,二盖天,曰浑天,而天之体,经前说,

马《书》、班《》,又其文。灵帝议蔡邕于方上书:“论体者三

家,宣之学,无师法。《周髀》术数具,考验状,多违失。浑天仅

得其情,今史官用候台仪,则法也。八尺圆,而具地之形,以正黄

道;占发敛,行日月,以步五,精微妙,百不易之也。官其器而

无本书,前志亦而不论。本欲寝仪下,惟微意,按度成,以著章。罪

恶无状,投畀有,灰灭绝,势无由。问群臣,下及岩,知浑之意者,

使述义。”阉官用,邕议行。

末吴人绩善天,始推天意。蕃者,江人,时为中侍,善

术,刘洪《象历》。依《乾法》而浑仪,论考度

旧说,地之体,状如鸟,天包外,犹之裹黄。周旋端,其

形浑浑,故曰天也。天三百十五度百八十分度之四十五,半露地

上,半地下。二端谓南极、极。北出地三六度,极入地三十六

度,两相去一八十二半强。北极径十二度,常见不,谓之规;绕

南极七二度,隐不见,谓之下。赤道天之纮,去两极九十一少强。

黄道,之所行。半在道外,在赤道,与赤东交于五少弱,西交于

奎十四强。其赤道外远者,赤道二四度,二十一是也。入赤道

内极远,亦二四度,二十五是也。

日南至斗二十度,去百一十度少强也。日南,去最远,

。黄道二十一,出辰申,故亦出辰申。日行地上四十六强,

日短;行地下百一十度少弱,故夜长。自南至后,日极稍近,故景

短。日行地上稍多,日稍长;夜行地度稍少,故夜稍。日所度稍

,故日北,以于夏至,日在井十五度,去极六七度少,是日北,

极最近,景最短。黄道井十五度,出寅入,故日出寅入。日昼地上

百一十度少弱,故日长;夜行地百四十度强,夜短。夏至之,日

极稍远,故景稍。日昼地上度少,故稍短;行地下稍多,夜稍

。日所度稍南,故日出稍南,至于南而复初。斗二一,井十五,

南北相四十八

日,在十四少;秋分,在角少弱,黄赤二之交中。去极

俱九十度少强,南北处二十一二十五中,故居二至短之中。奎十四,

角五,出卯入,故日出卯入。日昼地上,行地下,俱百八二度半

见之漏十刻,见之漏十刻,之昼夜。夫天昼夜,日出入分;

之昼夜,以昏明限。日出二刻而明,已入二半而昏,故损夜刻以

昼,是春秋分漏昼五五刻。

三光之,不必常,术以算求,各有异,故家历法差不齐。

《洛甄耀度》、《春考异邮》皆云周一百七一千里,一度为千九百

十二七十一二尺七四分四八十七分之三六十二。陆绩云:天东西

北径十五万千里,言周三一也。之径一啻周三,率周百十二而

四十,则天三十三九千四一里一二十二三尺二一分七一分分

九。

《周礼》:“日之景,有五寸,谓之地。”郑说:“圭之长,尺

寸。以至之日,立八尺表,其与土圭,谓之中,今川阳城也。”

郑玄云:“凡日于地千而差一,景尺五寸者,南戴日万五千也。”

以此推,日当其下地万里矣。日邪射城,则径之半。天体如弹丸,

地处之半,阳城为,则日秋冬夏,昏明昼,去阳皆等,盈缩矣。

故知日邪射城为天之半也。

以句法言之,傍万五里,句;立八里,股;从日射阳城,弦也。

以句股弦法入,得八一千三九十四三十步尺三寸分,天之半,

而地上天之数。倍之,得十六二千七八十八六十一四尺七二分,

天径之也。以率乘之,径率约,得五一万三六百八七里六八步一

尺八寸分,周之数也。减《甄耀度》、《考异邮》五十五七千三一十二

里有奇。一度凡四百六百二十步六寸分十万千五百十五分之万九

千三十,减旧千五百十五里百五十步三尺寸二十万五千百三十

分分之六万七三十分。黄赤二,相与错,其相去二四度。两仪推

之,二俱三百十五度奇,是知天体如弹丸。而陆绩浑象,形如鸟

卵,然黄道应于赤道。绩云东西南径三十万七千,然则亦以天

形正圆。而浑为鸟卵,则为自违背。

古旧浑以二分一度,周七尺寸半分。张衡更,以四为一度,凡

丈四尺寸。蕃古制局,星辰穊;衡伤大,可转移。更制浑

分为一,凡周一丈九五分四分之三

中丞何天论浑体曰:“详寻前,因观仪,研其意,以悟天

形正圆,而水周下。言方者,旸谷,之所出,西至濛,日之入。庄

子又云:‘北溟鱼,化为鸟,徙于南。’斯古之遗,四方水证也。

四方水,谓四海。五行相,水生金,是百川发,皆自出,由

趣下,归注于。日为精,光耀炎炽,夜入水,所经燋,百川注,足

补复,故旱不减,浸为益。天之数,蕃说近。”

中大夫爰曰:“浑仪之,未详始。王言:‘《虞书》“在璇

玉衡,以齐七”。则浑天仪月五星也。郑说:“运为机,持正为

玉为之。视其行,观受是非也。”浑仪,羲和氏旧器,代相传,谓

衡,其由来,原统矣。而斯器在候台,史官禁,学者得闻见;穿

徒,不机衡之,见有政之言,因以为斗七星,构造虚,托之纬,

迁、班,犹尚之。郑有赡雅远之才,沈静精之思,然独见,改正

说,圣复出,易斯言。’蕃所云如。夫候七曜,以运行体,

器拟象,焉得定盈缩,斯而言,未为通。设使、虞之,已有仪,

历三代,以为定,后世遵,孰非革。三天之,纷然辩,至雄方

盖通浑。张衡为史令,铸铜制。衡传:‘其浑天仪,考步阴,最

详密。’故知自以前,有斯仪。蕃又:‘浑遭秦之,师徒绝,

失其文,惟浑天尚在候。’案非舜之玉,又载今仪造,以书为

穿凿,郑为博实,偏信无,未可用。夫玉,贵之名;衡,详之目。

所以先以为北七星,纲运转,圣人仰俯察,审时变。”

臣案:器象,其恒度,合之则,失之凶,以占察,何不可。

浑文绝,故宣、盖论,其并疏,后人莫。扬雄《法言》:“或

问浑于雄。曰:‘下闳营,鲜于人度之,耿中丞之,几莫之违

也’。”若问天定体,仪疏密,则雄应浑仪答,而举三人以者,则

知此三制造浑,以图纬。问盖浑仪疏密,问浑仪浅深也。以此而

推,则西汉长安有其器。将由乱亡失,故衡复之乎?蕃又记浑仪尺

度并张改制之,则知器非衡造,明。衡所浑仪,至魏、,中华

覆败,没戎虏;绩、蕃器,亦复存。安帝义十四年,高祖平安,得

衡旧器,仪状虽,不缀星七曜。

文帝嘉十三,诏太令钱乐更铸浑,径六八分少,周一丈尺二

六分少,地在天,立黄二道,北二极二十八宿,北斗星,五为一

,置日五星于道之上,置立漏,以水仪,昏中星,天相应。十七

,又作浑天,二尺二,周六六寸,分为一,安二八宿中宫,

白黑珠黄三色三家星,日月五,悉居道。

天之术,云出周旦访之商,盖托之说。其书曰周髀。髀者,

也,天之数。其术:“天覆盖,如覆盆,地中高四隤,月随天

运,地之高,以为昼也。天相去凡万里,地之中,高于外六万里;

地上高,高天之外二万里。”或盖天于雄。扬曰:“哉!盖!”

其八事。郑玄又其二事。为盖天学者,能通也。刘向《纪》说,《夏

》以为宿日月西移,宿疾而次之,最迟。日与列宿昏俱入西方;

九十一,是宿北方;九十一,是宿东方;十一日,在南方。此明

行迟于宿也。生三日,日入而见西方;至十五,日入月见东;将

,日未,乃见方。以明月行迟于日,而皆西也。向之以《鸿范传》

曰:“而月见西方,谓朓。朓,疾也。而月见方,谓侧匿。匿,迟

不敢进。星辰西行,史谓之逆。”此说,《历》皆之,迹意,好

异者之作也。

晋成帝康中,稽虞喜《安天》,以“天高于无穷,地深测

测。地有居之体,有常安形。论大体,相覆冒,方则俱,圆则圆,

方圆不之义也。”喜族河间太耸又立《穹天论》云:“形穹隆,当如

子幕,际周接海之表,浮乎元之上。”而吴太姚信造《昕天论》曰:

“尝览《书》云:冬至日牵牛,极远;至日在井,去近。欲推日

长短,以太极二十八宿之中央,虽有远,不能倍。”《昕天》之说,

以为“至极低,而天运南。故去人远,而斗去近;北气至,冰寒也。

夏至起,而运近北,而斗去远,日人近,天气至,故炎热。极之

时,行地中,故夜;天去高,故长也。之低时,日行地深,故

长;去地下,故昼也。然天行寒于浑,依于盖。”按说应作

“轩昂”之“轩”,而作“昕”,未详也。凡三说,皆好异谈,失远矣。

凡天文星,常宿中外宫,前史已。今惟魏文帝初以来变为《文志》,

以续马彪云。

魏文黄初三九月甲,客星太微左门内。曰:“星出太,国

兵丧。”十月,权叛命,帝自南,前驱江,破将吕范。是后有征

。七年月,文崩。

初四年月癸卯,月犯心星。十月丙子,月又犯大星。曰:“

为天,王者之。”年五月,文帝崩。黄初四六月甲,太白见。五

十一辛卯,白又昼。案刘《五纪》曰:“太白少,弱,得专行,

故以未为界,不得经而行。天则昼,其占兵,为,为不,为更

弱,小强。”时,孙受魏爵,而称距守。年五月,文帝崩。八

月,吴遂围夏,寇阳,魏夏太守聘固守全。大军司马救襄阳,斩

张霸。

黄初四十一月,月晕北。占曰:“有大,赦天。”七五月,

崩,明帝即,大赦下。黄五年十,岁星太微,行积百十九日出。

曰:“星入太,从右三十日上,人有大忧。”一曰:“有赦。”

年五月,文帝崩,明帝即,大赦下。

初六年月十六壬戌,惑入太,至二六日壬,与岁相及,

犯右法;至十七日酉,乃。占曰:“从右三十日上,人有大忧。”

又“日月五犯左右法,大有忧。”一曰:“执法者。金火甚。”

月,皇子东阳王鉴。七年月,骠将军曹免为庶。四月,征南大

尚薨。月,文崩。《记》称:“明帝黄权曰:‘天下立,何

正?’对曰:‘当验文。往惑守心,而文皇崩,吴、蜀无事,此其微。”

三国史,并无荧守心之,宜是太微。初六年月乙未,有星孛少微,

历轩辕。案占,、彗异,其殃也。为丧除旧新之象,余灾不,为旱

凶饥暴。长大久灾深;短小见灾浅。时帝军广陵,辛,亲御胄,跨

马观兵。明年五,文帝

帝太和年十一壬戌,白犯岁。占曰:“太白五星,大兵;

犯列宿,为小兵。”五年月,诸亮以大寇天水,遣大将司马懿退之。

太和五五月,惑犯房。占曰:“房四星,股肱臣相位也。月五星守之,

将相有。”七,车骑军张郃诸葛亮,为其所。十二,太尉歆薨。

太和五十一月酉,月轩辕大。占曰:“女主。”十月甲辰,月犯镇

星。占:“女当之。”六年三乙亥,又犯轩大星。龙二年一月乙

丑,月犯镇星。三年正,太后氏崩。

太和六十一月寅,太昼见南,遂历十余日见。占:“吴兵。”

明年,权遣张等将兵人,锡公孙渊燕王。斩弥等,虏其众。太和六

年十一丙寅,星孛于,近太上将星。占曰:“为兵丧。”甘氏:“孛

彗所当国,是其殃。”翼又楚,孙权略也。年,权辽东之。权又

向合肥城,遣琮征六,皆不而还。明年,葛亮入川,据南,司

马懿距。孙权陆议、葛瑾等江夏口,孙韶、承等向广陵淮阳,权以大

众围新以应亮。于是帝东征,及诸将退。太六年十月,陈植薨。

青龙元夏,北王蕤薨。三年正,太后氏崩。

明帝青二年二己未,白犯荧。占曰:“大兵,有大。”是

月,诸葛亮渭南,亦起兵之,魏西奔命。九月,卒,军退,将帅争,

魏所破。案占,白所犯南,南败,在,北国,此宜荧惑南。青

二年三辛卯,犯舆鬼。舆鬼主杀。占:“民病,国忧,又大臣

。”是夏,大;冬,大病,三年春止。正,太后氏崩。年五

,司徒昭薨。龙二年月丁亥,太白昼,积三余日。晷度推,非

、魏,楚也。时诸葛据渭南,司马懿相持。权寇合,又遣议、

韶等入、沔,亲东征。蜀本秦,则为、晋及兵悉起占。青二年

月己巳,月犯楗。占曰:“天子,又为灾。”年七月,崇华殿。景

三年正,明帝。青龙年十月寅,月太白。曰:“君死,为兵。”

景初年七月,公孙渊。二年月,遣马懿讨。三年月,明崩。

后主建十二年,诸葛亮大众伐,屯于南,有星赤而角,自

北,西南流投营,三再还,大还小。占曰:“两军相,有大星来走

上及军中者,皆破败征也。”九月,卒于军,焚营而退。群帅恶,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