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
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瞀,厥罚恒风,厥极
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痾,时则有
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班固曰:“不言‘惟’而独曰‘时则有’
者,非一冲气所沴,明其异大也。”华孽,刘歆传以为蠃虫之孽,谓螟属也。
稼穑不成:
吴孙皓时,尝岁无水旱,苗稼丰美,而实不成,百姓以饥,皞境皆然,连岁
不已。吴人以为伤露,非也。按刘向《春秋说》曰:“水旱当书,不书水旱而曰
大无麦禾者,土气不养,稼穑不成。”此其义也。皓初迁都武昌,寻迁建业,又
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
《月令》,“季夏不可以兴土功”。皓皆冒之。此治宫室饰台榭之罚,与《春秋》
鲁庄公三筑台同应也。班固曰:“无水旱之灾,而草木百谷不熟,皆为稼穑不成。”
晋穆帝永和十年,三麦不登,至关西亦然。自去秋至是夏,无水旱,无麦者,
如刘向说也。又俗云,“多苗而不实为伤”,又其义也。
恒风:
魏齐王正始九年十一月,大风数十日,发屋折树;十二月戊子晦,尤甚,动
太极东阁。魏齐王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木,昏尘蔽天。按管
辂说此为时刑,大风,执政之忧也。是时曹爽区瞀目专,骄僣过度,天戒数见,
终不改革。此思心不睿,恒风之罚也。后逾旬而爽等灭。京房《易传》曰:“众
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
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眊。厥风与云
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飚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
风绝经纪,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
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
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
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恒,地变赤,雨杀人。”
吴孙权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拔高陵树二株,
石碑蹉动,吴城两门飞落。按华核对,役繁赋重,区瞀不睿之罚也。明年,权薨。
吴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丙申,大风震电。是岁,魏遣大众三道来攻,诸葛恪
破其东兴军,二军亦退。明年,恪又攻新城,丧众大半,还伏诛。
吴孙休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是时孙綝一门五侯,
权倾吴主,风雾之灾,与汉五侯、丁、傅同应也。十二月丁卯夜,又大风,发木
扬沙。明日,綝诛。
晋武帝泰始五年五月辛卯朔,广平大风折木。晋武帝咸宁元年五月,下邳、
广陵大风,坏千余家,折树木。咸宁元年五月甲申,广陵、司吾、下邳大风折木。
咸宁三年八月,河间大风折木。
晋武帝太康二年五月,济南大风,折木伤麦。太康二年六月,高平大风折木,
发坏邸阁四十余区。太康八年六月,郡国八大风。太康九年正月,京都风雹,发
屋拔木。后二年,宫车晏驾。
晋惠帝元康四年六月,大风雨拔树。元康五年四月庚寅夜,暴风,城东渠波
浪;七月,下邳大风,坏庐舍;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灾风伤稼。明年,
氐、羌反叛,大兵西讨。元康九年六月,飚风吹贾谧朝服,飞数百丈。明年,谧
诛。元康九年十一月甲子朔,京都连大风,发屋折木。十二月,太子废。
晋惠帝永康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被害。己卯,丧柩发许还洛,
是日,大风雷电,帏盖飞裂。永康元年四月,张华第舍飚风折木,飞缯轴六七。
是月,华遇害。永康元年十一月戊子朔,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石。明年正月,
赵王伦篡位。
晋惠帝永兴元年正月癸酉,赵王伦祠太庙,灾风暴起,尘沙四合。其年四月,
伦伏辜。
晋元帝永昌元年七月丙寅,大风拔木,屋瓦皆飞。永昌元年八月,暴风坏屋,
拔御道柳树百余株。其风纵横无常,若风自八方来者。十一月,宫车晏驾。
晋成帝咸康四年三月壬辰,成都大风,发屋折木。四月,李寿袭杀李期。
晋康帝建元元年七月庚申,晋陵、吴郡灾风。
晋穆帝升平元年八月丁未,策立皇后何氏。是日疾风。升平五年正月戊戌朔,
疾风。
晋海西公太和六年二月,大风迅急。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三月戊申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
沙扬砾。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二月乙丑朔,暴风折木。太元二年闰三月甲子朔,暴
风疾雨俱至,发屋折木。太元二年六月,长安大风拔苻坚宫中树。其后坚再南伐,
身戮国亡。太元四年八月乙未,暴风。太元十二年正月壬午夜,暴风。太元十二
年七月甲辰,大风拔木。太元十七年六月乙未,大风折木。
晋安帝元兴二年二月甲辰,大风雨,大航门屋瓦飞落。明年,桓玄篡位,由
此门入。元兴三年正月,桓玄游大航南,飘风飞其&p;lt;车卑&p;gt;&p;lt;车儿&p;gt;盖。三月,玄败。元
兴三年五月,江陵大风折木。是月,桓玄败于峥嵘洲,身亦屠裂。元兴三年十一
月丁酉,大风,江陵多死者。
晋安帝义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风起。义熙五年闰十月丁亥,大风发
屋。明年,卢循至蔡洲。义熙六年五月壬申,大风拔北郊树,树几百年也。琅邪、
扬州二射堂倒坏。是日,卢循大舰漂没。甲戌,又风,发屋折木。是冬,王师南
讨。义熙十年四月己丑朔,大风拔木。义熙十年六月辛亥,大风拔木。明年,西
讨司马休之。
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亥朔旦,暴风发殿庭,会席翻扬数十丈。五月,帝废。
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庚申,寿阳骤雨,有回风云雾,广三十许步,从南来,
至城西回散灭。当其冲者,室屋树木摧倒。元嘉二十九年三月,大风,拔木飞瓦。
元嘉三十年正月,大风拔木,雨冻杀牛马,雷电晦冥。二月,宫车晏驾。
孝武帝大明七年,风吹初宁陵隧口左标折。钟山通天台新成,飞倒,散落山
涧。明年闰五月,帝崩。
前废帝永光元年正月乙未朔,京邑大风。
明帝泰始二年三月丙申,京邑大风。泰始二年四月甲子,京邑大风。泰始二
年五月丁未,京邑大风。泰始二年五月己酉,京邑大风。泰始二年九月乙巳,京
邑大风。
后废帝元徽二年七月甲子,京邑大风。元徽三年三月丁卯,京邑大风。元徽
三年六月甲戌,京邑大风。元徽四年十一月辛卯,京邑大风。元徽五年三月庚寅,
京邑大风,发屋折木。元徽五年六月甲寅,京邑大风。
夜妖: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闰正月戊戌,大风晦暝,行者皆顿伏。近夜妖也。刘向
曰:“正昼而暝,阴为阳,臣制君也。”时晋景王讨毋丘俭,是日始发。
魏元帝景元三年十月,京都大震,昼晦。此夜妖也。班固曰:“夜妖者,云
风并起而杳冥,故与常风同象也。”刘向《春秋说》云:“天戒若曰,勿使大夫
世官,将令专事,冥晦。明年,鲁季友卒,果世官而公室卑矣。”魏见此妖,晋
有天下之应也。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十二月乙未,大风晦暝。其后帝崩,而诸侯违命,干戈
内侮,权夺于元显,祸成于桓玄。是其应也。
蠃虫之孽
晋孝武咸宁元年七月,郡国螟;九月,青州又螟。咸宁元年七月,郡国有青
虫食禾稼。咸宁四年,司、冀、兖、豫、荆、扬郡国皆螟。
晋武帝太康四年,会稽彭蜞及蟹皆化为鼠,甚众,覆野,大食稻为灾。太康
九年八月,郡国二十四螟,螟说与蝗同。是时帝听谗诉。太康九年九月,虫伤稼。
晋惠帝元康二年九月,带方、含资、提奚、南新、长岑、海冥、列口虫食禾
叶荡尽。
晋惠帝永宁元年七月,梁、益、凉三州螟。是时齐王冏秉政。贪苛之应也。
永宁元年十月,南安、巴西、江阳、太原、新兴、北海青虫食禾叶,甚者十伤五
六。永宁元年十二月,郡国八螟。
牛祸:
晋武帝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近牛祸也。是时帝多疾病,深以后
事为念,而托付不以至公,思心瞀乱之应也。师旷曰:“怨昚动于民,则有非言
之物而言。”又其义也。
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骋所乘牛言曰:“天下方乱,乘我何之!”骋惧而还,
犬又言曰:“归何蚤也。”寻后牛又人立而行。骋使善卜者卦之。谓曰:“天下
将有兵乱,为祸非止一家。”其年张昌反,先略江夏,骋为将帅。于是五州残乱,
骋亦族灭。京房《易妖》曰:“牛能言,如其言占吉凶。”《易萌气枢》曰:
“人君不好士,走马被文绣,犬狼食人食,则有六畜妖言。”时天子诸侯不以惠
下为务,又其应也。
晋愍帝建武元年,曲阿门牛生犊,一体两头。
元帝太兴元年,武昌太守王谅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三年后死。
又有牛生一足三尾,皆生而死。按司马彪说,两头者,政在私门,上下无别之象
也。京房《易传》曰:“足多者,所任邪也。足少者,下不胜任也。”其后皆有
此应。晋元帝太兴四年十二月,郊牛死。按刘向说《春秋》郊牛死曰,宣公区瞀
昏乱,故天不飨其祀。元帝中兴之业,实王导之谋也。刘隗探会主意,以得亲幸,
导见疏外。此区瞀不睿之祸也。
晋成帝咸和二年五月,护军牛生犊,两头六足。是冬,苏峻作乱。咸和七年,
九德民袁荣家牛产犊,两头八足,二尾共身。京房《易传》:“杀无罪,则牛生
妖。”
桓玄之国在荆州,诣刺史殷仲堪,行至鹤穴,逢一老公,驱青牛,形色瑰异。
桓玄即以所乘牛易取。乘至零陵泾溪,骏驶非常,因息驾饮牛。牛径入江水不出。
玄遣人觇守,经日无所见。
宋文帝元嘉三年,司徒徐羡之大儿乔之行欲入广莫门。牛径将入廷尉寺,左
右禁捉不能禁。入方得出。明日被收。元嘉二十九年,晋陵送牛,角生右胁,长
八尺。明年二月,东宫为祸。
孝武帝大明三年,广州刺史费淹献三角水牛。
黄眚黄祥:
蜀刘备章武二年,东伐。二月,自秭归进屯夷道。六月,秭归有黄气见,长
十余里,广数十丈。后逾旬,备为陆逊所破。近黄祥也。
魏齐王正始中,中山王周南为襄邑长。有鼠从穴出,语曰:“王周南,尔以
某日死。”南不应。鼠还穴。后至期,更冠帻皂衣出,语曰:“周南,汝日中当
死。”又不应。鼠复入,斯须更出,语如向日。适欲日中,鼠入复出,出复入,
转更数语如前。日适中,鼠曰:“周南,汝不应我,复何道。”言绝,颠蹶而死,
即失衣冠。取视,俱如常鼠。案班固说,此黄祥也。是时曹爽秉政,竞为比周,
故鼠作变也。
宋孝武大明七年春,太湖边忽多鼠。其年夏,水至,悉变成鲤鱼。民人一日
取,转得三五十斛。明年,大饥。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黄雾四塞,埃气蔽天。案杨宣对,近土气,乱之祥也。
晋元帝永昌二年正月癸巳,黄雾四塞。
晋穆帝永和七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是时张重华纳谮,出谢艾
为酒泉太守,而所任非其人。至九年死,嗣子见弑。是其应也。京房《易传》曰:
“闻善不予,兹谓不知。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黄者,有黄浊气四塞天下,
蔽贤绝道,故灾至绝世也。”
晋安帝元兴元年十月丙申朔,黄雾昏浊,不雨。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秋七月,天有黄光,洞照于地。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谓之荣
光,太平之详,上表称庆。
地震:
吴孙权黄武四年,江东地连震。是时权受魏爵命,为大将军、吴王,改元专
制,不修臣迹。京房《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董仲舒、刘向并云
“臣下强盛,将动而为害”之应也。
魏明帝青龙二年十一月,京都地震,从东来,隐隐有声,屋瓦摇。魏明帝景
初元年六月戊申,京都地震。是秋,吴将朱然围江夏,荆州刺史胡质击退之。又
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年,置百官。明年,讨平之。
吴孙权嘉禾六年五月,江东地震。赤乌二年正月,地又再震。是时吕壹专政,
步骘上疏曰:“伏闻校事,吹毛求瑕,趣欲陷人,成其威福,无罪无辜,横受重
刑,虽有大臣,不见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嘉禾六年、赤乌二年,地连
震动,臣下专政之应也。冀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壹后卒败。
魏齐王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地震。正始三年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
十二月,魏郡地震。正始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
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连年地震,是其应也。
吴孙权赤乌十一年二月,江东地仍震。是时权听谗,寻黜朱据,废太子。
蜀刘禅炎兴元年,蜀地震。时宦人黄皓专权。按司马彪说,奄宦无阳施,犹
妇人也。此皓见任之应,与汉和帝时同事也。是冬,蜀亡。
晋武帝泰始五年四月辛酉,地震。是年冬,新平氐、羌叛。明年,孙皓大遗
众入涡口。叛虏寇秦、凉,刺史胡烈、苏愉并为所害。泰始七年六月丙申,地震。
武帝世,始于贾充,终于杨骏,阿党昧利,苟专权宠,终丧天下,由是也。末年
所任转敝,故亦一年六震,是其应也。裴叔则曰:“晋德所以不比隆尧、舜者,
以有贾充诸人在朝。”
晋武帝咸宁二年八月庚辰,河南、河东、平阳地震。咸宁四年六月丁未,阴
平、广武地震;甲子,阴平、广武地又震。
晋武帝太康二年二月庚申,淮南、丹阳地震。太康五年正月壬辰,地震。太
康六年七月己丑,地震。太康七年七月,南安、犍为地震;八月,京兆地震。太
康八年五月壬子,建安地震;七月,阴平地震;八月,丹阳地震。太康九年正月,
会稽、丹阳、吴兴地震;四月辛酉,长沙、南海等郡国八地震;七月至于八月,
地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太康十年十二月己亥,丹阳地震。
晋武帝太始元年,地震。
晋惠帝元康元年十二月辛酉,京都地震。元康四年二月,蜀郡山崩杀人;上
谷、上庸、辽东地震。五月壬子,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坠方三十丈,水
出杀人。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之。八月,上谷
地震,水出,杀百余人。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大饥。上
庸四处山崩地陷,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十月,京都地震;十一月,
荥阳、襄城、汝阴、梁国、南阳地皆震;十二月,京都又震。是时贾后乱朝,据
权**,终至祸败之应也。汉邓太后摄政时,郡国地震。李固以为:“地,阴也,
法当安静。今乃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故应以震。”此同事也。京房《易传》曰:
“无德专禄,兹谓不顺。厥震动,丘陵涌水出。”又曰:“小人剥庐,厥妖山崩。
兹谓阴乘阳,弱胜强。”又曰:“阴背阳,则地裂。父子分离,夷、羌叛去。”
元康五年五月丁丑,地震;六月,金城地震。元康六年正月丁丑,地震。元康八
年正月丙辰,地震。
晋惠帝太安元年十月,地震。是时齐王冏专政。太安二年十二月丙辰,地震。
是时长沙王专政。
晋孝怀帝永嘉三年十月,荆、湘二州地震。时司马越专政。永嘉四年四月,
兖州地震。
晋愍帝建兴二年四月甲辰,地震。是时幼主在上,权倾于下,四方云扰,兵
乱不息。建兴三年六月丁卯,长安地震。
晋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
陵地震,山崩。干宝曰:“王敦陵上之应。”太兴二年五月癸丑,祁山地震,山
崩杀人。是时相国南阳王保在祁山称晋王,不终之象也。太兴三年四月庚寅,丹
阳、吴郡、晋陵地震。其年,南平郡山崩,出雄黄数千斤。
晋成帝咸和二年三月,益州地震;四月己未,豫章地震。是年,苏峻作乱。
咸和九年三月丁酉,会稽地震。是时政在臣下。
晋穆帝永和元年六月癸亥,地震。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政在臣下,所
以连年地震。永和二年十月,地震。永和三年正月丙辰,地震。永和四年十月己
未,地震。永和五年正月庚寅,地震。永和九年八月丁酉,京都地震,有声如雷。
永和十年正月丁酉,地震,有声如雷,鸡雉鸣呴。永和十一年四月乙酉,地震;
五月丁未,地震。
晋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凉州地震。
晋哀帝隆和元年四月甲戌,地震。是时政在将相,人主南面而已。隆和元年
四月丁丑,凉州地震,浩亹山崩。张天锡降亡之象也。隆和二年二月庚寅,江陵
地震。是时桓温专政。
晋海西太和元年二月,凉州地震水涌。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十月辛未,安成地震。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十月辛未,地震。是时嗣主幼冲,政在将相。宁康二年七
月甲午,凉州地震山崩。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闰月壬午,地震;五月丁丑,地震。太元十一年六月己卯,
地震。是后缘河诸将,连岁兵役。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朔夜,地震。太元十七年
六月癸卯,地震;十二月己未,地又震。是时群小弄权,天下侧目。太元十八年
正月癸亥朔,地震;二月乙未,地震。
晋安帝隆安四年九月癸酉,地震。是时幼主冲昧,政在臣下。晋安帝义熙四
年正月壬子夜,地震有声;十月癸亥,地震。义熙五年正月戊戌夜,寻阳地震,
有声如雷。明年,卢循下。义熙八年,自正月至四月,南康、庐陵地四震。明年,
王旅西讨荆、益。
宋文帝元嘉七年四月丙辰,地震。时遣军经略司、兖。元嘉十二年四月丙辰,
京邑地震。元嘉十五年七月辛未,地震。元嘉十六年,地震。
孝武帝大明二年四月辛丑,地震。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
鲁郡山摇地动,彭城城女墙四百八十丈坠落,屋室倾倒,兖州地裂泉涌,二年不
已。其后虏主死,兖州刺史夏侯祖权卒。
明帝泰始二年四月,地震。泰始四年七月己酉,东北有声如雷,地震。明帝
泰豫元年闰七月甲申,东北有声如雷,地震。
后废帝元徽二年四月戊申,地震。元徽五年五月戊申,地震。七月,帝殒。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青州城南地,远望见地中如水有影,人马百物皆见影
中,积年乃灭。
山崩地陷裂:
吴孙权赤乌十三年八月,丹阳、句容及故鄣、宁国诸山崩,鸿水溢。按刘向
说,“山,阳,郡也;水,阴,民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坏,百姓将失其所也。”
与《春秋》梁山崩,汉齐、楚众山发水同事也。“夫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
祸福,不是过也”。吴虽帝,其实列国,灾发丹阳,其天意矣。国主山川,山崩
川竭,亡之征也。后二年而权薨,薨二十六年而吴亡。
魏元帝咸熙二年二月,太行山崩。此魏亡之征也。其冬,晋有天下。
晋武帝太始三年三月戊子,太行山崩。太始四年七月,泰山崩,坠三里。此
晋之咎征也。至帝晏驾,而禄去王室,怀、愍沦胥于北,元帝中兴于南,是其应
也。京房《易传》曰:“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圣王受命,人君
虏。”
晋武帝太康五年丙午,宣帝庙地陷。太康六年三月,南安新兴县山崩,涌水
出。太康七年七月,朱提之大泸山崩,震坏郡舍;阴平之仇池崖陨。太康八年七
月,大雨。殿前地陷,方五尺,深数丈。
晋惠帝元康四年五月壬子,地陷,方三十丈,杀人。史阙其处。元康四年八
月,居庸地裂,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
晋孝怀帝永嘉元年三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永嘉三年八月乙亥,鄄城城
无故自坏七十余丈,司马越恶之,迁于濮阳。此见沴之异也。越卒陵上,终亦受
祸。永嘉三年七月戊辰,当阳地裂三所,所广三丈,长二百余步。京房《易传》
曰:“地坼裂者,臣下分离,不肯相从也。”其后司马越、苟晞交恶,四方牧伯
莫不离散,王室遂亡。永嘉三年十月,宜都夷道山崩。永嘉四年四月,湘东酃黑
石山崩。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盈溢,大木倾拔。
晋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崖崩。十二月,刘胤为郭默所杀。
晋惠帝元康九年六月夜,暴雷雨。贾谧斋屋柱陷入地,压谧床帐。此木沴土,
土失其性,不能载也。明年,谧诛。晋惠帝光熙元年五月,范阳地然,可以爨。
此火沴土也。是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晋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山阴有声如雷,地陷深广各四尺。义熙十年五月
戊寅,西明门地穿,涌水出,毁门扇及限。此水沴土也。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
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痾,时则有日月乱
行,星辰逆行。”
常阴
吴孙亮太平三年,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余日。是时将诛孙綝,谋泄。九月
戊午,綝以兵围宫,废亮为会稽王。此常阴之罚也。
吴孙皓宝鼎元年十二月,太史奏久阴不雨,将有阴谋。皓深惊惧。时陆凯等
谋因其谒庙废之。及出,留平领兵前驱,凯语平,平不许,是以不果。皓既肆虐,
群下多怀异图,终至降亡。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四月,连阴不雨。元徽三年八月,多阴。后二年,废帝殒。
射妖:
蜀车骑将军邓芝征涪陵,见玄猿缘山,手射中之。猿拔其箭,卷木叶塞其创。
芝曰:“嘻!吾违物之性,其将死矣。”俄而卒。此射妖也。一曰猿母抱子,芝
射中之,子为拔箭,取木叶塞创。芝叹息,投弓水中,自知当死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