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萍有点害羞地答应。
今晚还真是开心啊。
1984年,科幻与科普被贴上“精神污染”的标签,受到严厉批判,这次打击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主流科幻作家中,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
当时主管领导对科普杂志《科学文艺》说,想继续干下去,就得“自负盈亏”、“自行组阁”,“自己选举主编”。地处西南一隅的科普小杂志《科学文艺》“自行组阁、自己选举主编”得行为,得到青年人拥护,民主选举填写选票,结果原想置身事外的杨潇得票最多。
杨潇上台后,《科学文艺》杂志社先靠编书解决生存问题,随后他们把目光转向内部,转向提高《科学文艺》质量上。如何提高《科学文艺》质量?主要是要组织作者队伍,提高作品质量。这一年,他们决定同TJ智慧树》杂志社共同开展中国科幻银河奖评选活动,以建立科学文艺创作的激励机制。
1986年第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大会如期在CD举行,这是在中国科幻遭受严重打击,处于最低潮时召开的大会。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温济泽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鲍昌地出席和表态给中国科幻打了一剂强心针。
1991年5月世界科幻年会在CD成功举行,开启了中国科幻届的一个新时代。《科学文艺》(后改名《科幻世界》)培养了一批著名的科幻小说作者,其中就有史诗级巨作《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的作者刘慈欣。
1992年6月5日,1948年出生的《科学文艺》的主编杨潇刚步入中年,一上班编辑贾乃超就找到她办公室。
“杨总,你看一下”贾乃超拿着稿子激动地说。
“一个魔都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根据《第三次浪潮》创作的小说《第三浪》”,“太生动真实了,感觉就像生活在未来世界”。
主编杨潇带上眼镜,说:“来坐下,别激动,我先看看”。
贾乃超激动地坐立不安,瞅着正认真看小说的杨潇,是啊,能不激动吗?自科幻进入低谷以来,写科幻小说的新作者越来越少了。
“嗯,我看是个好苗子,下期可以上,”学文科的杨潇没有意识到小说里的科学价值。
“主编你看,稿费,是不是高点”贾贾乃超说。
杨潇说:“啊,先按千字50吧,反响好可以80”
“对了,再问问作者,中篇什么时候出,要跟踪好,作者选了个好课题啊,《第三次浪潮》正热啊”。
“对了,再有研讨会了,喊上这个小伙子”杨潇又嘱咐了一句。
1992年6月18日,李默收到了来自CD的电话。“李默啊,7月的《科学文艺》下月初就出版了,我到时给你寄一本,w.uukansh.我们主编可是非常欣赏你的作品,可以说说你对中篇的打算吗?”
李默早考虑到了《第三浪》的写作进度了。李默想看出版后读者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再调整中篇的内容。上篇中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初见端倪,主角通过网络成了网友,慢慢地无话不谈,准备在现实社会中见面。李默内容参考了后世网络小说的设定。
所以他谨慎地回答:“贾老师,我还在酝酿中篇的构思,我想上篇面市后,看看读者的反应,现在还没开始动笔”。
“那好吧,等7月期杂志上市后,我和你保持联系,我很看好这一期”贾老师信心满满。
6月份,李默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和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和杂志,也借机约了王瑞萍几次去图书馆,前世的大学四级,已经忘得差不多。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英语补回来。
对于王瑞萍,李默没有刻意去追求,只是表达了好感,培养默契,一切都需要水到渠成。
李默写书将要出版的信息,慢慢地扩散出去了,先是班里的同学经常打听,后来团委的老师都知道了。
李默不介意给大家普及相关信息知识,能影响更多的人去拥抱信息化社会,也许这就是李默重生的价值所在。
同时,朱梅老师的交谊舞培训班,每周一次,还在进行着。已经有同学步李默后尘体验了一下大舞厅。老校长的故事在92级的同学们中也流传开来。
潜龙于渊,这段时间李默在勤工俭学中心、图书馆、寝室、食堂四点忙碌着,很快大二的期末考试就要开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