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礼品的时候,上课的中间,去勤工俭学值班时,李默幸亏自己买了不少电子表。
在寝室、学生会、教室,李默还多次充当了新闻发布人:“香港哪现在是黄金时期,但是楼市太高、总有崩盘的时候”,李默“神棍模式”大开。
“电影是很繁荣,主要是两周一成,但粗制滥造,追风严重,开始走下坡路了”,李默表示对香港电影业不看好。
“街道很干净,楼很高,老外很多,城市规划确实比内地先进,不过我们浦东开发以后,陆家嘴将来一定会比他们好”,这个观众基本不卖账,感觉李默吹牛皮。
“那个夜生活发达,夜总会什么的,没去过。酒吧倒是去看了看,确实开放,老外好多,妹子穿的好清凉”,这些大家在电影都看到了。
“明星?大牌的没见过,又看到拍戏,不过都不认识,黑涩会,这个大街上,没注意到有”。大家真诚地问,李默真诚地回答。
“收入,收入是比大陆高好多,普工人都有拿到5、6000”,这下大家都不镇定了,“好多啊,真幸福啊”。
“房价也高啊,中环、湾仔、尖沙咀等中心区每平方米房价都10几万港元,元朗、屯门等新镇地区每平方米房价也要3至4万港元。”
“普通人供房都要每月收入60%-80%给银行,还贷款啊”。大家对贷款买房模式不大清楚,大陆也是好多年以后才有的。
为此有人编造出“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的故事”,一下击穿了国民的心里深处。打开了国民贷款买房的通途,真是佩服,高人啊!
说得多了,李默干脆写了一篇文章《香港的现状与发展浅议》,先是登载在校报上,然后又投稿到魔都晚报。在一片文章的海洋中,连泡沫都没泛起,就沉底了。
校团委张雷书记对李默写的书能在香港出版,表示祝贺。并邀请魔都晚报记者对李默进行采访。
《墙里开花,墙外香,魔都大学生作家作品登陆港台》一篇软文很快在魔都晚报登出,多少提高了李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更多的人见李默会说:“喔,你就是那个写小说的,叫…”然后做苦思状。
魔都文联还没人和李默联系,魔都作家协会科幻分会,倒是发函给李默,邀请李默入会。
五一期间,李默请511和205又吃了一顿。期间把给205的礼物拿了出来。价值不高,胜在新颖。尤其仿水晶配饰,都是仿国外名牌,得到姑娘们的一致好评。
给王瑞萍的私货,没敢亮出来,私下把王瑞萍留下。王瑞萍虽然不知道多少钱,但也知道是好东西,坚决不收。
李默只有简单粗暴:“还当我是朋友,大哥不,当了就收下,不当就是陌生人”,这下小姑娘直接宕机了。李默塞到姑娘衣服口袋里,直接走人。
过了五一,李默又请假回了趟家里,把自己从杨帆那里搞来的魔都民国北欧风格小楼,一栋240平红砖建筑的复印图纸和礼物带回家。
家人知道李默去了香港,都很高兴和好奇,李默继续吹嘘了一番香港见闻,把礼物给了大家。家人虽不知道礼物价值如何,但也看出是好东西。很高兴地收下。
就是母亲拿着翡翠镯子对李默说:“这个我不带,我还要干活,我给你放着,回头你找媳妇了,U.kashu.c 给你媳妇”。
对此,李默没有办法。果然母亲带着翡翠镯子在邻居面前炫耀了一番后,翡翠镯子就被母亲藏起来了,估计两个姐姐是见不到了。中原的重男轻女传统啊!
李默把图纸给了父亲,钱父亲死活不收,这样的楼,估计20万左右就搞定,李默也就没有再给钱,毕竟当时的小县城治安不好。
图纸虽然给了父亲,李默还是不放心,担心盖得时候会走样。父亲把把包工头喊过来,聊了聊,发现是从县里建筑公司出来的。李默这才放心。
这次回来,李默发现三姐的化肥厂效益开始下滑,但三姐丝毫没有出来的意思。李默没有再去试探,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李默无法强求别人改变。
回到魔都后,李默又得到一个大惊喜。杂志社通知李默去CD参加中国科幻银河奖1994年度颁奖典礼。
一个大馅饼落了下来,李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CD在酒店登记后,李默找到酒店的组织方《科学文艺》,贾老师果然在会务,见到李默亲的不得了。
“李默啊,你这次得了一个一等奖。成绩真的不错,《第三浪》的销量还在增加,继续努力,期待下一本。”
大会的那一天,首先颁发的是特等奖王晋康的《天火》,然后就是李默的《第三浪》、何宏伟《平行》、星河的《朝圣》,一等奖。
第二天,带着奖杯和证书,李默又飞机回到魔都,这段时间李默请假太多,朱老师已经表示不满。毕竟李默还是个学生,现在的大学还是象牙塔的气氛多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