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4年。宣和六年。
巍峨雄壮的宣和殿里庄严肃穆,上好的焚香萦绕着整个大殿,令人熏然陶醉。
大宋的最高掌权者皇帝赵佶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斜眯着眼,一脸威严地看着底下的众多臣子。赵佶已经差不多五十岁了,自元符三年登基至今,已经二十五年,稳坐皇位二十多年的他已经把该享受的都享受过了:金钱,不消说,整个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美人,这是他的得意之处,二十多年了,他拥有的美女还少吗?权势,呵呵,他是皇帝,权力的最高峰,天下还有比他更有权势的人吗?
想到这里,赵佶笑了,既高兴,又无奈。高兴的是二十多年来,他皇帝的位子还算安稳,虽然其中有点波折,但天下安康无事,还是令他欣慰的,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无奈之处就是眼前的这些臣工了。
看看眼前低头不说话的都是些什么人吧。门下省平章事王黼,也就是宰执,行着宰相的权力;太师蔡京,皇帝应该算是异常信任他的了,也算是“三相”之一吧;还有那高俅,身为太尉,掌管着枢密院,也位列“三相”。
这些人仗着皇帝的宠信,这些年来,在这朝廷天下之中,也算生了根发了芽,各自有着自己的亲信随从与势力。这是身为皇帝的赵佶所不愿见到的,纵使他想做着一个太平皇帝,也不愿多生事端,但皇权受到相权的威胁,怎么说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切都是他放纵造成的呀!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司监太监扯着那尖尖的嗓子喊着,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上。
底下大臣不无权势滔天之辈,但在这威严的大殿上依然肃穆不敢张望与多言。
王黼此时是大宋臣工中最有权势之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蔡京也要有所忌讳,有些时候更要退避。
王黼五十年许,此刻穿着红袍大衣,这是大宋一品臣工才有的衣饰;面额宽广,白面有着红光,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留着文人才有的长须。他工于算计,今天早朝,又是他实施阴谋的时候了。只见他微微扭头,向旁边的一个大臣使了个眼色,让这个大臣行动。
这个大臣一见王黼脸色,立刻就从臣工的列阵中站了出来,高声道:“臣御使台张邦昌有事启奏。”
这个张邦昌在这个汴京城也算一号人物,瞒着皇帝也干了不少为祸天下的事,属于王黼派系,今天早朝,他们就商议要发动策划一个惊天大阴谋。
“哦?”脸色苍白的赵佶稍微睁开了眼,数十年身处高位的他声音不怒自威:“张御使列身谏院,所奏必为弹劾,今天你又要弹劾哪一位臣工呀?”说完扫视殿下众臣,下面之人稍微低了一下头,心下惴然,大宋朝古例,不以言获罪,因此作为谏官也放肆起来,弹劾大臣也是常有之事,纵使是皇帝,有时候也难免这个厄运;当然,现在政治不再是那个清明的年代,有些事也难免变了味道。
“臣今天所要弹劾的是太子殿下。”张邦昌咬咬牙,硬着头皮,矛头直指当朝太子。不错,这就是王黼一系今天的目的,上奏废太子,至于目的嘛,嘿嘿,当然是要他们支持的皇子入主东宫。
众臣哗然,张邦昌是什么人,作为同僚他们当然清楚,与他狼狈为奸的也不少,不同派系的更多,当然,眼下也有正直之臣,可惜位卑言微,也说不上话;作为太子,一国储君,更是未来与希望,今天要被大臣猛烈弹劾,怎能不惊。
旁边听朝的太子赵桓身子一抖,惊悚地看着一脸严肃的张邦昌,再看看王黼的冷然,顿时明白他们的目的,他虽然年轻懦弱,但也不傻,哪还不知道今天的危机!
赵桓因酒色放纵而苍白的脸更见苍白,看看前面平时支持他的蔡京,希望他出来说话。蔡京向他摇摇头,示意听张邦昌所言何事。
“张御使要弹劾太子什么事呀?”赵佶心里一动,声调也高了不少,高高在上的他也把群臣刚才的脸色举动看在了眼里,身体坐得更加直了。
张邦昌依然面无表情地道:“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整天流连青楼艺馆,荒废学业,不思报国,有失皇家风范!”
太子赵桓心里咯噔一声,心道来了,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如张邦昌所言,确有此事,但那又如何呢,现在整个大宋高层不都在享乐着这太平盛世么?
赵佶端坐高位,太子苍白的脸色与发抖的身子都看在他的眼里,不由摇了摇头,自己的儿子他还不清楚么,确实是懦弱了点,至于流连烟花之地么,嘿嘿,在他眼中确实没什么大不了,当年他不也是如此么?不过太子的懦弱寡言平时也着实令他恼怒,一点也没有上位者的果断,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那张御使的意思是……”赵佶的声音有点严厉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臣……”张邦昌身子微微发颤,皇家的威严令他失色,但计划不容有失,依然挺着身子说,“臣认为太子殿下荒废学业,没有储君之才,理应废掉再立有德有才之人!”
众臣哗然,宣和殿一下子成了闹市场,也难怪他们在皇帝面前如此失态,毕竟今天张邦昌所言事大,废太子呀,这事换哪朝哪代都是一件惊天大事,张邦昌当朝而论,知道他平时为人的众臣都知道宰相今天又要有大动作了。
太子赵桓脸色更白了,身体也抖得厉害,有点不敢相信地看着张邦昌,心里大恨,什么流连青楼荒废学业,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那么多年他们都没提,怎么今天偏偏就拿这个说事了?看来站稳脚跟的王黼一系真的要对他动手了!
皇帝赵佶也吃了一惊,开始他以为张邦昌今天的目的不过是敦促一下太子而已,谁知道竟然是要废掉太子,怎能令他不吃惊?不过心下也恼怒了,平时虽然不怎么喜欢太子,但废太子更不是他所要看到的!
“有德有才之人?嘿嘿!”赵佶冷笑一声,“那张御使认为该立哪位皇子?”
张邦昌多年为官,怎会听不出官家的怒意,但他也是老油条了,忙道:“这当然要官家仔细考究筛选才能选出德才之人。”
“哦!”赵佶不置可否,“王相对此事有什么看法?”问得却是宰相王黼了。
王黼不慌不忙地道:“臣认为废太子一事,事关重大,理应谨慎。不过如果真如张御使所言,太子殿下真没有什么才学的话,还真的应该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这话有点婉转,但是说白了还是提醒官家,没有才学的太子还是早点废掉吧!王黼为官多年,说起话来也颇有技术与艺术。不过明眼人还是看出了他的小九九,张邦昌算是他的爪牙,今天提出此事,还不是他授意的!
赵佶还是不置可否,转头又问:“蔡太师怎么看?”
蔡京站了出来,数十年官场沉浮,他已经略显老态,虽然保养得好,脸色还是很红润,但岁月无情,皱纹已经雕刻上了额头,头发也白了不少。不过他还保持着高位者的威严与气势,眼睛依然犀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