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老臣惊闻你遇刺,没什么大碍吧?”待得赵桓坐定,太师蔡京上前恭身问候,他座位比较靠前,上前两步就到赵桓的跟前。
赵桓瞪大了眼珠子,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奸臣蔡京,比之后来的秦桧也不遑多让,虽然记忆里有他的印象,但真正意义上说,赵桓还是第一次见他,不由多打量了两眼,也不是长得一张令人讨厌的脸,留着长长的胡须,一身文士打扮,多年沉浮使他还显得有一分的老态,如果不是眼中犀利的光芒闪过,还真让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老头而已。
赵桓笑道:“多谢老太师关心,本功是被一些宵小偷袭了,不过好在护卫誓死相护,倒也无碍!”虽然痛恨蔡京老奸巨滑祸国殃民,不过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势力,只能暂时敷衍。
“那就好,没事老臣就放心了!”蔡京眯着双眼笑道,他的确很关心太子的安危,不过却不是有什么感情可言,纵使他是自己外甥女的丈夫。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投资,太子自入主东宫之日,他就在其身上花费不少精力,连外甥女都卖了出去,就是希望将来在他荣登大宝的时候能够让蔡家继续掌控朝廷。
赵桓从后世而来,这段历史也算熟悉,当然也知道蔡京打的是什么主义,不过却没有生气,蔡京的这个主义眼下还是他的保命符,别人要掇撺着废太子,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岂有不戮力相护的道理!
看着蔡京有点步履蹒跚地走回席位,赵桓不禁感慨,这老东西也不容易呀,都老到这份上了,还不肯退休回家养老,说到底,还是放不下那份权势。转头环视四周,一目了然,蔡京的对面就是眼下的丞相王黼,领门下省平章事,举朝上下,权势最盛,连经营多年的蔡京也要让着三分;此时他也像蔡京一般眯着眼,没有张望,也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交头接耳,静静地坐在那里,像是想着什么心事。
彭天翎旁边的下面是几个皇子,郓王赵楷正一脸开心地与一些官员说着话,看他满面红光,赵桓不难想象,他确实有高兴的理由,因为照平时太子的表现,今晚的才学考究必不能通过,太子被废之后最有可能入主东宫的就是他郓王无疑。
徽宗不像前面的几个君王子嗣稀少,像他前面的哲宗,驾崩之后无子继承皇位,这才便宜了他赵佶;徽宗登基后信奉道教,道士林灵素借机进言,要他按九宫方位建筑宫殿,说这样可以子嗣繁盛,徽宗依之建造,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建造之后不久就生了个儿子,就是现在的赵桓,之后后宫更是喜讯不断,皇子众多。这也是徽宗宠信现今道士林灵素的原因之一吧。而那建造起来的行宫就是现在的艮岳,里面豪华华丽无比,全是徽宗一朝搜刮民脂民膏所得。
不过古代医疗技术确实太差了,稍微严重一点的病都要死人,纵使皇家有无数医术高明的太医也无济于事,徽宗虽然儿子颇多,能养活的却很少。太子为长子,还是前皇后所留,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子,二子早夭,小时候就去会见上帝,因此,作为第三子的郓王,因为是现今郑皇后所出,只要太子被废,他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坐在郓王之后的又是两三个皇子,都还很年轻,赵桓极目眺望,想从这几个皇子中找出一个历史上的名人来——赵构。赵构为徽宗第九子,今年不过十七岁,非常年轻,他不是嫡生,不过母妃也是现今皇帝宠着的王贵妃。从以前“赵桓”的记忆可知,赵构因为现在还年轻,不到十八岁,并没有封为历史上的“康王”。也许是没有封王的原因,他今天并没有到席。
现在的赵桓还没有见过他,并不清楚他的为人,但从“历史”可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仅见他之后在南边登基称帝却没有迎回北边二帝就显示出他的狠心,自己不迎回也就罢了,还杀掉要迎回二帝的岳飞诸人!
赵桓非常清楚,觊觎他太子之位的人不少,今天刺杀一事肯定也和这些野心雄勃之人有关,也许是郓王,也许是其他皇子。宋朝现今的政治已经不是前面一两百年的那样,以前祖规规定,亲王不许干政,凡是涉及于此的亲王都要被弹劾下放。
宋朝经过徽宗的折腾,什么祖宗规定都忘了一干二净,这也是郓王等人一心希望太子被废从而上位的原因之一。要在当年,他们连机会都没有就被放到封地或者圈禁起来了!
赵桓想起一会儿的考究,心又有点乱了,来之前让赵义宽心,其实他哪有把握,才学才学,不仅有才,还要有学,古代的才学可不是弄些琴棋书画就成了,那只是“才”而已,“学”是“学问”,学的是古籍经义,对先贤经典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
宋朝以儒治天下,《论语》便是最普遍的经典,一提才学,不说“论语”还真是从来未有之事。以赵桓从后世看来的古诗词,即景背上那么一两首还可以,要说解释《论语》那就无能为力了,别说解释了,就是背诵他也背不了几句,至多后世那些经常出现的经典语句可以吟上那么一两句!
他现在的心七上八下的,砰砰地跳个不停,就怕等一下过不了关太子还没当上一天就要被废掉,那可真是太冤了。背诵解释经义是不行的,只能寄望于能混过这一关。至于其他方面,那就好说了,以他超越现今一千多年的学识,决没有害怕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