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赵佶老脸激动,粗着脖子喊了出来,“既然完颜将军要与朕比蹴鞠,朕没有理由不奉陪!”
完颜宗望道:“既然陛下如此豪迈,宗望自也不会令陛下失望。不如由我们双方各出十人,划出场地,依贵国规矩,在一定时间内比试一场,看谁进得球多,谁就是胜者!”
赵佶点头道:“好,主随客便!朕同意将军的提议!午膳过后宋金双方在午门校场外的空地比试蹴鞠,到时一看高低!”
完颜宗望目的达到,不再纠缠,忙道:“既然决定已下,宗望现在回去准备人手,到时自会到较场,就先告辞了!”
“李侍郎替朕送完颜将军出去!太子留下!”赵佶沉声道。
目送李若水领着完颜宗望出来大殿,赵佶才回过神来,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臣工,如今金人要赛蹴鞠,诸位意该如何!”
王黼挺身道:“官家,我大宋国人,自小练习蹴鞠,金人虽然剽悍强壮,倒也不用担心,一战便是,免得令他们小看我大宋无人!”
“就是,就是!”群臣都起哄了。
惟有赵桓皱起了眉头,虽然早就做好应付金人挑衅的准备,但他至多以为是比武而已,没想到却是蹴鞠比赛,这大出他的意料,想不明白完颜宗望到底要做什么!
“太子,你认为如何?”赵佶看到赵桓的神色,不由问道。
赵桓惊醒过来,转头一看,四周群臣都在注视着他,不由笑道:“父皇,金人嚣张,我大宋自不能示弱,正如王相所言,一站便是!不过既然他们敢首先提议赛蹴鞠,想来他们也仔细考虑过一番了,我们不能不小心,绝对不能大意,免得到时失了我们大宋的颜面!”
王黼嘿嘿笑道:“太子也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吧!大宋人才济济,蹴鞠自小玩起,难道还怕了金人不成,要知道,蹴鞠还是由我们大宋传到他们那里的呢!”
赵桓面无表情地道:“多算胜,少算不胜。诸葛一生唯谨慎,本宫也是一心为我大宋着想!”
赵佶微笑道:“王相,太子所言不无道理,此事有关大宋颜面,万万不可因为大意导致大宋无颜呀!”
王黼心里一惊,官家今天已经两次公开支持太子而无视他所言了,这不是一个好的预兆,难道官家已经全到倒向了太子一边,要放弃自己了?他心里既惊却怒,上十年的经营,绝对不能毁在一个小儿手上,看向赵桓的眼光也毒辣了许多,嘴上却道:“官家英明,老臣自当小心!”
赵佶又笑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好句,太子,看来你读史也读出点道理来了,不错。”
赵桓一愣,“谨慎”是诸葛亮一生的性格写照,谁人不知,此言在后世更成为常识,难道此时还没有流行,心里虽然奇怪,嘴上却道:“多谢父皇夸赞,儿臣只是偶有所感而已!”
“难得,难得!”赵佶捋着龙须笑道,“那午后蹴鞠比赛,太子有什么打算?”
赵桓心里一惊,脑子里后世有关蹴鞠的记述:
蹴鞠在中国起源非常早,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到了汉代,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汉朝皇室中的蹴鞠规模很大,设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在当时比较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十二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的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在当时多盛行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中。东汉李尤《鞠城铭》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
到了唐宋,蹴鞠的形制有的很大的改变,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宫庭的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宋代除了设有球门的比赛形式以外,还盛行以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谓之“白打”。既有单人表演,亦有二三人乃至十余人的共同表演。《水浒传》中所述的高俅就是因球艺高超而成为皇帝的宠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