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头一个接一个,拍打着艨艟斗舰,赵云轻轻摇了摇脑袋,才从一阵眩晕中回过神来。
“原来安世高在江东。”赵云长叹了一口气,“我已经多年未见到他了,上次见面,还是在琅琊,那时,也第一次见到你。”
诸葛亮皱紧双眉,道:“这次,我也很想见到他们呢,自从我离开隆中跟随主公之后,隆中发生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了。”他轻轻摇着羽扇,心中思念着久已不见的黄月英。
在离开隆中前夜,诸葛亮与黄月英正式拜堂,但随即便分开了,黄月英由浪天和安世高保护,秘密离开了隆中,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暂时赶赴江南避难。
不知道月英是否在孙权处?
楼板传来声音,打断了二人思路,只见鲁肃端着一盘点心走上来,笑道:“船上没什么好吃的,我拿些点心来,请孔明和赵将军笑纳,再过片刻,就到柴桑了。”
“子敬考虑得甚是周到。”诸葛亮笑呵呵地拿起一块不知名的小点心,放入口中,道,“好吃,子龙,你也快尝尝。”
赵云见诸葛亮方才还满腹心事,转眼便谈笑自若,十分佩服他的修为,随即一笑,道:“谢谢子敬的点心。”
“孔明啊,到了江东,肯定有人会刁难于你,你不要强作争辩,一切听吴侯的。”鲁肃郑重其事地道,诸葛亮眼哈哈大笑,拍拍鲁肃的手,道:“子敬真是忠厚之人哪!”
没答应他,也没有反驳他,诸葛亮自有主意,鲁肃却以为他答应了。
“子敬,如何安排行程呢?”
“我都安排好了,今天下午便到,此前我已经派人去报告吴侯了,你先见见江东诸位将军和大人,改日吴侯再接见你。”
“甚好,子龙,到了柴桑,你就四处去转转吧,什么甘露寺啊什么的,甚是热闹,有子敬相陪,就好了。”诸葛亮笑着盯着赵云,赵云本想我负责保卫你,你怎么把我支开了?顿时醒悟,诸葛亮是告诉他,安世高在甘露寺,正犹豫着要不要答应,诸葛亮凑过来道,“就这么定了,子龙你在甘露寺吃个斋饭再归来。”
赵云见他已经定下了,也不再争辩,只好答应。
“子龙啊,甘露寺是很有名的寺庙,听说最近又来了一个西域高僧,已经在寺中讲经说法近一个月了,信徒甚多啊,只可惜我事务繁忙,没空去听听,你去听听也好,回来告诉我。”鲁肃道,“甘露寺就在城东南不远处,一问便知。”
话刚说完,船上鸣起了号角。
“到了。”鲁肃起身,扶着楼梯往下走去。
三人走到甲板之上,波涛汹涌,远处正是柴桑的水上营寨,无数艨艟斗舰停泊在港湾里,沿岸木头扎起营帐,两边望不到边,一直消失在雾霭之中。
三人踏上码头,早有东吴骑兵在远处等候,鲁肃遥遥高声道:“原来是韩当将军啊,是主公派你来的吗?”
远处韩当一身皮甲,露出两条雪白的手臂,拱手道:“正是主公派我来迎接贵客,在此等候多时了。”说着在马上欠身作揖,瞥了诸葛亮和赵云一眼,便望向远方。
诸葛亮翻身上马,道:“有劳韩将军了。”
“不客气。”韩当礼节性地还了个礼,鲁肃亦上马,道:“咱们走吧。”
赵云也翻身上马,跟在后边,韩当的士兵跟着最后,慢慢跟着众人离开了水军码头。
“子龙,这便进入柴桑了,你要去甘露寺,可往这边走。”鲁肃指了指右边的路,他们则往左边的岔路走。
诸葛亮朝他点点头,赵云便放心前去。
柴桑城的城门挺高,约莫有四丈左右,虽然比不得中原的大城市,但在物资相对贫乏的江南来说,也是一座大城市了。
踏着黄土地一路往东南方向奔去,夹岸的柳树飘曳,渐渐繁华起来。
奔了约莫大半个时辰,只见路边百姓越来越多,草木也茂盛起来,此地是个偏僻的所在。
赵云策马在道边奔驰,因为他看见许多百姓,三步一大拜,缓缓走着,他知道,这是佛教中最高的礼仪,“五体投地”,这些百姓,一定是从某个地方一路拜过来的,这份虔诚之心甚是感人,他不愿意惊扰他们,让战马放慢速度,在道旁轻轻走着。
柴桑没有山,道旁一条小溪,溪水往来时的方向流去,地势往上走,不一时,一座山门横亘在眼前,上书“甘露寺”几个隶书。
香烟缭绕,寺中木鱼声声。
想到这些木鱼,都是当年伙伴木鱼化作的形状,顿时百感交集,赵云收拾心情,翻下战马,牵着马走到寺门口,寺庙两个边门洞开,迎接信徒的你来我往。
门口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僧人,远远望见赵云过来,主动上前双手合十,道:“施主可是姓赵?”
“你怎么知道我姓赵?”赵云奇道。
“哦,如果唐突了施主,请施主莫怪。”小僧人脸一红,转身欲走,赵云忙道:“且慢,我是姓赵。”
“可是赵云师父?”那小僧人微笑道。
“正是在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