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晚上到的京城,有些太晚了,没敢打扰老师休息。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王老师给他打了电话,让他直接到家里。
吴山进到王老师家,王老师正接待客人,他看看其它几个师兄弟都在。也不敢说话,直接排到了队伍末尾。
“都过来吧,给你们介绍个前辈大师。”
师兄弟几个排队往里走。
“老梁呀,看看我这几个不成器的弟子,以后你可得多关照关照。”
“你这么说就见外了。”
王老师转过头介绍眼前的男人,“这位是梁金凌梁老师,端砚名家,目前在咱们学校进修。
别看他也是学校的学生,但就端砚这一块来说,说是教授也不为过。
奥运会送给各国政要的的国礼端砚就是出自梁老师之手。”
众弟子,“梁老师好。”
要不然说要跟着牛B的人才能认识其它牛B的人,王教授在国内那是首屈一指的考古学家,跟他认识交好的人,也都是相关行业的翘楚。
“走了,奥运会那边接待车应该快到了,我们到外边等。”
吴山走在最后,出了王老师家门才算是看清梁大师的正脸。
个子不高,面貌典型的南方人特征,带个黑框眼镜,两只眼睛特别有神。
坐接待车到了培训中心才知道,这些人也不是全部都参与接待工作,而是集中培训,挑最好的几个参与进去。
吴山知道自己没什么特长,英语更是差很多,哪怕过年恶补了几天,也还是不行。
“老梁,你带他们参观一下你的奥运端砚,我带你的人参观一下我们考古的展馆。”
梁老师自然无可无不可,领着吴山师兄弟几个往展厅的砚台展区走。
“端砚这一块,原来是四大名坑,老坑、梅花坑、麻子坑和坑仔。现在也有分十大名坑的,朝天坑、白线坑、宣德坑、宋坑,绿端等,你们大概的了解一下不行了。
一般来说四大坑的好东西都不会往外出,这次国礼就是其它几个坑选出来的。
所以介绍的时候直接说端砚就行,坑口简单介绍介绍就可以了。
东南亚的华人都懂这些,也不用你们介绍,黄头发外国人他们也不懂,让他们知道是好东西就行。”
吴山师兄弟几个点点头。听梁老师继续介绍。
说完坑口,梁老师开始讲品类。
端砚的品类,其实不止是砚台,那是最初期的东西。后来发展分枝比较多,但大概的范围还是能分出来这么几枝。
摆件、把件、压仓件,现在不管是哪一类分枝,都基本人没人真用它磨墨了。
不管哪一类,现在的工艺来说雕刻的都比较浅,其实人们买石头走,大部分是收藏石头,而不是收藏东西。能懂吗?
师兄弟们都点点头。吴山抢一句,“梁老师,也就是说现在工艺不值钱呗。”
“不是不贵,只是相对石头来说便宜。”
梁老师指着一块玉坠葡萄的端砚说道,“看这个吧,石头大概20W,如果深雕,那马上变成18W,浅雕28W。懂这个意思了吗。
浅雕不破坏石头本身,大部分买端砚的拿石头回去都会另外请人重新雕刻,弄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浅雕本身利于二次加工。”
不在这一行里混,还真不清楚这里边的门门道道,梁老师讲的这么清楚,看这意思也是心情好,才给多讲一点。
“你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下边我们接着说这些花纹,
圆的叫眼,然后是金线,银线和皮,这里边皮再分类那就比较多了,下来以后那边有资料你们可以看一看。”
文学艺术这东西都是相通的,梁老师介绍完端砚就开始介绍宣纸、毛笔、松烟墨,也就是常说的文房四宝。
一圈下来,已经过了中午。
一行人到培训中心食堂吃饭,要不然说奥运会呢,这餐食订的还是有点高级,跟普通星级酒店比算不上高级,但全部明档操作,能看的见的干净。
吃完饭还没走出餐厅,迎面遇到王老师,他也是来叫自己弟子回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