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一个地方能让人产生富贵的气息,这个地方无疑就是长安;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地方具有威严的气度,这个地方无疑也是长安!
长安,此时还远远不是六朝古都,但已是初具规模,气势恢弘,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有序,市民轻言漫语,无一不体现皇城脚下的威严,也体现京城人的素质。
张谦策马而行,直入京城,他已弄清楚自己的官职,其实也不是官职,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卫士小头目兼跑腿的。
皇宫内宫又称禁省,宫内省外的禁卫工作由九卿中的光碌勋与卫尉负责,光碌勋偏于内,卫尉偏于外。光碌勋下属五官:中、左、右、虎贲、羽林等五名郎将,中郎将以下有中郎、侍郎、郎中等官。他张谦就是中郎将下面的郎中——排名靠后的小头目!
虽然只是一个小卫士头目,但这个卫士保卫的对象不同,是皇宫,所以,他的地位也是不太低的,不过,凭这样的地位要得到皇帝亲自接见,也的确是祖宗积德,是哪位大人物向皇上举荐了自己?历史上好象有记载,但他忘了!
其他的官职他也初步弄清了,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其官署设在宫廷之内、禁省之外。设长官令一人(丞相),副职名仆射,从他这里发出来的声音基本上可以定义为皇帝的金口玉言,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其余的还有太尉、司徒、司空,他们品级最高,是辅佐皇帝处理国事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叫“皇帝助理”,朝中还有九卿,太常、光掾、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十三个官职就构成了朝廷的权力体系。
景帝在位时期各官职的人名他倒是听说过,不过,新皇继位,估计有一个大变动,他也懒得去猜测,因为行省的官员已向他传达指示:明日入殿面君!
坐在房间中,张谦在思索,一个小小的郎中是够不上入殿面君的资格的,连他的顶头上司中郎将都够不上,让他上殿意味着什么?要他办事还需要如此隆重吗?一道圣旨写清楚:“着张骞赴西域联系**,共同抗击匈奴”不就完了?他还敢抗旨不成?莫非这中间有些什么名堂?
按理说,他属于中郎将管辖的人,假期结束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应该是向他报到,如果是以前的张骞,绝对会这么做,但现在不一样,这个张骞是一个冒牌货,根本不知道他的顶头上司是何许人也,一见面,三句话一说,估计立刻就会真身暴露、大难临头,幸好,圣旨救了他的命,他是奉皇命入京的,所谓“骑着老虎不怕驴子”是也!也就根本懒得去报到。
他在构思明天与汉武帝的第一次会面,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立住脚,要想有一番作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朝中军中有人,其二,自身有点本事!
自己的本事如果拿出来,可以吓人一跳,包括汉武帝在内,但本事太足的人也会遭到忌惮,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帝喜欢什么?当然是听话的、能办事的、而且能够提高他的威信之人,一个新皇就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他有九个哥哥,其中还很有几个不同凡响的,对于他的皇位到手明着不敢表示意见,暗地里绝对会有一些小动作,汉武帝当然不会不知道,如何帮他巧妙解决这一潜在的威胁?
这是内政,剩下的就是外交,对匈奴,一向存在争议,战与和!武帝刚刚继位,群臣未必能统一一条心,大家也在揣摩皇上对匈奴的态度,这一点张谦不需要揣摩,如果武帝有让他出使西域的意图的话,他对匈奴的态度也就是一个字:战!
揣摩上意是为官的关键,自己对战局、历史进程了如指掌,实在是具备了为官的最大优势,何不好好利用一番,在这个封建王朝成就一番大业?成就远远超过张骞本人的大业?
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又如何?当然是好为官,只要抓住了皇帝的心理,朝中就会有人,而且是第一人!还愁功名富贵不哗哗作响?有了皇帝作后盾,其他的朝廷要员可以不鸟之,他可以活得比皇帝还潇洒!
除了朝中人,自己还有一步暗棋:卫青!眼前军中无人,将来军中可是有人的!哈哈!想到得意处,张谦眉开眼笑,如果武帝知道自己破格召见的人有如此大的野心的话,估计明天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推出去砍了!但他不知道,他在发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