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看一眼群臣的脸色,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凡协议,当事一方所考虑的当然是自身的利益,但凡国家大事,考虑的第一要务自然是本国的安全,张谦说:“以贵国而言,此时贸然对匈奴用兵,绝不明智。”
这话好象不应该由他来说吧?应该是匈奴的使者说才对!国王不懂:“请特使说下去!”
张谦点头:“楼兰虽然国君英明、军士能征善战,但毕竟人力不足,北方、东方均有强敌虎视眈眈,一旦用兵,后果堪危!”
殿前左边的一名老者连连点头:“特使之言有理,老臣也是这样想的!”这是一个标准的保守党,本来就打算反对他的,这时见他昏头昏脑地自我反对,自然是举双手双脚支持!
国王目光闪动:“特使的意思寡人明白,但寡人不明白的是,特使此来是为了什么?”
“不!陛下并没有完全明白本使的意思!”张谦微微欠身:“本使的意思是:大汉并不要求楼兰在条件未成熟之时就贸然出兵,只要求国君金口一诺,等本国拿下河西之时,再与楼兰结为战争同盟,共抗匈奴!”
拿下河西?一旦拿下河西,大汉与楼兰就成邻居,兵马可直通楼兰,他又有何不合作的余地?国王点头:“甚好!但河西尚有五万精骑,大汉几时可下?”
张谦淡淡地说:“五万精骑?在本人看来,以大汉的实力,弹指间就能让这五万大军灰飞烟灭!眼前未动,只是时机未到,非不能,唯不愿而已!”这话当然带有几分吹牛的色彩,匈奴五万大军绝对不是好对付的,不过要打败也并非不能办到,只是眼前一旦爆发大战,两国势必是全面开战,打败五万人容易,但匈奴大军又岂止五万?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凡事都需谋定而后动。
这番吹牛还是有效果的,起码殿中群臣个个脸上变色,大汉的实力他们并不尽知,但弹指间能让匈奴五万大军灰飞烟灭的豪气却让他们豪气尽消,大国就是大国,不管这话是不是吹牛,他们都一样不敢轻视大汉。
“很好!”国王坦率地说:“如果大汉能够打败右贤王的五万大军,楼兰必定倾全国之力,与大汉共抗匈奴!”
张谦微笑:“谢国王陛下!不过在攻打河西之时,右贤王败北之际,必定会逃窜至楼兰边界,敢问到此时,陛下如何应对?”
国王严肃地说:“楼兰人当然会守卫自己的家园!”
这说法张谦愿意听,虽然不是联合抗击,但不准匈奴人入境,也是联手抗击的一种!这个联手有一个前提,是武帝没有交待的前提,就是:大汉先收复河西!有这个前提在,联手才成为可能,楼兰也不得不联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算有合作协议也是一纸空文,光凭楼兰在匈奴包围之下反抗,只能葬送他们自己,对战局没有任何好处,但一旦收复河西,再与楼兰联手,对抗匈奴就实力大增,起码大汉的远征军有了一个坚实的后勤保障基地,这一点在古代战争中至关重要。
张谦站起,恭恭敬敬地一躬:“请国王陛下写下国书,由本使带回大汉,呈与大汉天子,以示两国结盟之诚意!”
国书写得真的很清楚,“先取河西”的条件都写上去了,言辞也恳切,说明了楼兰的苦衷,大印一盖,宣告楼兰与大汉有条件结盟正式成立!
第一站任务完成,张谦躬身道:“大汉天子原有丰厚礼物馈赠,但失落在河西,本使听说陛下喜欢画,特作画两幅,呈与陛下!”手一挥,小四解开背上的大包,两块大木板递给前面的一人。
国王大喜:“寡人得知贵使善画,本就有意求之!……呈上来!”
画打开,由侍者高高举起,第一幅画上青山绿水,漂亮非常,众人眼睛全都直了,生于这个年代,他们几曾见过山水油画?个个眼有精光。
“好画!好画!”国王连说了七八句,又加了一句:“贵使妙笔如斯,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张谦谦虚地说:“大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奇珍妙物应有尽有,此画只是寻常!”
众人尽皆神往,以前只听说天朝上国,谁也不知上国之“上”究在何处,今日只凭一幅“寻常”画就勾起了他们的向往与崇拜。
国王紧盯着画:“此画中之景莫非就是大汉?”
“不!”张谦摇头:“此画中之景乃是楼兰!献与陛下表示本使对陛下的一番诚意,对楼兰的一番感激之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