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将令牌装进怀中,往孟家村走去。
此时的孟家村已经燃起炊烟,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孟元知道,今天一个盛日。也就是选择族中弟子前往县学学习的日子。
虽说文道式微,但在这些文道国之中,依然尊崇至极。再加上文道人才凋零,能为人师者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夫子门对门下弟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整个青城县学每年的学子也不过百人。而分配到孟家村的只有十个名额。
名额只有十个。但孟家村上上下下数百户人家,都想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县学,博一个文位。若是学有所成或是有幸被哪位大儒看上,那便是青云直上,脱胎换骨了。
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孟家村都会举办一场孟氏诗会。让族中弟子当场作诗,表现优异者便会获得一个名额代表孟家村前往县学从书深造。
本来身为族长孙子的孟元是能直接获得一个名额的,不过他这些年来的行为让族人怨声载道。若是他那族长爷爷再强行给他一个名额的话,恐怕会遭到举族反对的。
孟元挑了挑眉“诗会吗?也好。就当打发时间了。”
或许对前任孟元来说,作诗确实是一件没意思的事情。但是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生,饱读唐诗宋词元曲,某知名大学诗社的社长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而且,孟元确实太需要一点成就来洗刷众人对他的印象了。虽说他不在乎,但毕竟他还有亲人。想起“孟元”那两鬓斑白的爷爷,孟元叹了口气。
“真是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孟元的爷爷是最宠爱他的。不过老人家去世得早。那天孟元刚醒来的时候,孟族长便守在自己的床边,三天没合眼。一时之间,孟元便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来自孟族长的关心也是让他那么快接受这个世界的一个原因。
孟元凭着记忆径直来到孟家祠堂。一路上遇到很多人,本来孟元还想跟人家打个招呼,增进一下感情的。可那些族亲们都唯恐避之不及,哪敢跟他打招呼。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孟元只好摇头作罢。
此时,孟家祠堂前已经聚起了黑压压一大片族人。
在最上首有三位老者。中间满脸严肃的那位便是孟元的爷爷,孟家村的村长兼族长——孟天生。
在其左侧,一位红脸老者挺身端坐。这人便是孟氏二房之首——孟天年。
孟氏二房弟子在现在的孟家村年轻一辈中最为出色。而身为房首的孟天年也是一直想把孟天生拉下台来。
若是此次诗会二房表现突出的话,那还真要被其得逞了。
而在这两人之外,旁边一脸慈祥笑意的便是三房的房首孟天养了。孟元的这个三爷爷倒是一个不喜名利之人。三房弟子在他的带领下,倒是一个个忠厚诚恳。
在下方,三房分立。大房居中,二三房分在两侧。井然有序。
在三房首之外,还有一鹤发老者,颇有学者风范。此时,那老者只是静静的坐在那,双眼微闭。
而在三位房首与各房之间,有一块空地。整齐的摆放着十张桌子。也就代表着十个名额,谁若是最后坐在了桌上,也就代表着获得了名额。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那十张桌子之上,大有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之势。
“小元哥,你也来了?”就在孟元观察之时,身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这个小胖子叫做孟斌,也是大房弟子。也是孟元的堂弟。这家伙也是孟家村中的另类。因为,只有他会整天和孟元混在一起。
不过这家伙虽说胖的过分,眼光也不太好之外。那大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算是此次名额争夺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我来参观参观,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孟元也有些奇怪,这小胖子为什么就敢跟自己混在一起。莫非和前任孟元一样是“同道中人”?
“有什么好准备的,要不是我老爹逼的紧。我才懒得去什么县学呢,还不如跟着小元哥自在。嘿嘿。”孟斌嘿嘿的笑起来,格外的猥琐。让得孟元更加坚信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不过对于孟斌如此看好自己,孟元还是有些感动的。毕竟他的前身还没差到家,至少还有一个那么铁的小跟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