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李世民、李秋寒三人,与回返长安大兴城的李秀宁等家人话别,然后奔赴太原郡晋阳县,这过程且暂时不谈,让我们来看看杨广这边发生了什么热闹的事情。
自从在四月逃脱了大兴殿的那场大火后,杨广就下定了心,要离开洛阳去往江都。于是他下令对前两次巡游江都的龙舟,以及其它船只都进行翻修,还下令重新建造两艘新龙舟供自己和皇后乘坐。
杨广以前也有两次巡游江都,隋大业元年八月,就在他正式登基不久,就第一次从洛阳启程巡游江都;而后又在隋大业六年三月,第二次巡游江都。其实包括他下令建造大运河,除了想经营南方和方便把粮食运送到北方之外,也是供建造龙舟顺着大运河南下游玩的。
当年在第一次巡游江都之前,杨广在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下令修河,当年八月十五日他即乘龙舟巡游江都。在前后一百七十一天的时间里共征发民工两百余万,男子不够,连妇女也被征用到开河工地,从事与男子一样的繁重劳动。连年不断的徭役,使人民不堪重负,为了逃避沉重的劳役、兵役负担,农民不惜自残肢体,称为“福手福足”。
隋炀帝又派人到江南采伐木材为他赶造南巡时乘坐的龙舟和北征高丽时所用的赤舰、楼船等数万艘。为赶工期在监工的督责下,人们被迫从事繁重的劳动,造船的工匠由于久站水中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死者达三分之一。因此,当时人们对劳役负担深恶痛绝,对地方官吏十分惧怕,噤若寒蝉。
有记载说:炀帝要到江都巡游,派一个叫麻胡的将军修河。此人暴虐凶残,百姓非常害怕,以致于谁家小孩夜里啼哭不止,常以他的名字吓唬小孩,只要说“麻胡来了”,小孩应声而止。如此繁重的徭役换来了隋炀帝个人**的满足。而如今,杨广又将要第三次巡游江都了。
等新的龙舟造好后,隋大业十二年七月初九,杨广正式宣布:择日启程,南下巡幸江都。美其名曰巡幸,实际上多少有点是要避难的意思,也是杨广想抛开所有他认为的烦恼,到江南去醉生梦死一番。
消息宣布后,自然遭到了很多还忠心于大隋朝廷的大臣们的反对。那些反对的大臣们连连上书,请求杨广不要下江南巡游江都,杨广都一一驳斥一概不理,铁下了心就是要去江都,任何人哪怕是天王老子也拦不住他。
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大臣冒死进谏,恼怒的杨广一点也不估计君臣情分,把这些人通通都撤官的撤官,杀头的杀头。而这写倒霉的大臣中,官位最高、声望最显赫的,就当是宰相苏威了。
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指的是掌管六部的尚书省、内书省、门下省,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为宰相,也就是尚书省尚书令、内书省内史令、门下省纳言三人并列为宰相。而苏威的官职就是门下省的最高长官纳言,大隋朝廷的宰相大人。(注意隋朝官制和唐朝有些区别)
苏威是怎么惹怒了杨广,以至于都到了杨广把他杀了的地步呢?原来,苏威惹怒杨广不是一次两次了,杨广记恨于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远的且不说,就单说最近的这几个月,苏威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触怒杨广。
大概在四月底一天的早朝,杨广突然想起“反贼”的问题,就问群臣目前情况如何。
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就立即回应道:“如今反贼是越来越少,天下已经渐渐太平,请陛下放心。”
宇文述明显在睁眼说瞎话,不过他深知杨广的脾气,杨广就是那种明明心里清楚却装糊涂,十分爱面子的人,由杨广统治的大隋天下,应该是天下太平歌舞升平的,又怎会盗匪起义越来越多呢?
杨广听了宇文述的假话,还装出一副认真的表情,详细的追问道:“那比之以前,少了多少?”
宇文述装模作样扳着指头数了数,说:“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杨广闻听此言后,自然非常高兴,觉得在众大臣面前特有面子。不得不说,杨广自我催眠的本事还真高。
但在众位大臣当作,有一位对宇文述的信口开河,和杨广的自我催眠看不过去,那便是纳言苏威。其实苏威当了那么多年的宰相,自然也清楚杨广的性格,他并没有直接给炀帝泼冷水,而是忽然躲在宫殿的柱子后面,脸上一副惊恐的表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