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唐国的变故,早就被巴莱国、蒙国和日国的密探各自传报回国,强有力地剌激着他们狂妄的神经,他们那贪婪的胃口也在无限地膨胀。可是他们也知道,若是仅仅依靠自已的力量是无法征服强大的大唐帝国。最近这三国的秘使来往很频繁,一个早已密谋多年的阴谋也就开始附以实施。
坐在主帅帐里的大唐国大将军王帆正在考虑着用什么方法可以尽快地打败敌军,由于在不久前先皇李霸在他所率领的大军军营里遇刺,而后导致重伤身亡,虽然现在的皇帝没有怪罪什么,但是这件事被他示为毕生的耻辱,这耻辱必须用血来清洗。
在这一个多月里,大将军王帆得到从中原湖城和武城调来的二十万大军的支援,对巴莱军发动了十多起进攻,一口气把以前被占领的几座城池都夺了回来,又把巴莱大军赶到边界上,双方死伤虽然都很惨重,但巴莱国的军队已经开始逐渐地失去斗志。
此时的大唐国和巴莱国的边界上,大唐国大军正和巴莱国大军正遥遥对峙。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唐军将越过边界,向巴莱国发动进攻。巴莱国也急摧蒙国和日国兑现战前的诺言,发兵向大唐国进攻。
战前他们就定下同盟,当巴莱国向大唐国进攻时,他们也同时发兵进攻大唐国,可是巴莱国向大唐国进攻时蒙国和日国却在观望,想让巴莱国与大唐国先拼个你死我活,鹤蚌相争,再来个渔翁得利。后来看到巴莱国捞不到什么好果子吃,更不敢出兵。现在形势又有新的变化,大唐国的老皇帝已死,新皇帝又是娃娃皇帝,此等良机岂能错失,两国正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这时他们又当心巴莱国此次吃了大亏,就此龟缩在巴莱国内。蒙国和日国急派能说善辩的使者急趋巴莱国游说。
这时已进入冬天,北方白雪茫茫一片,天寒地冻,交通阻塞,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大唐国与巴莱国实际上已处于休战状态。西北边界又暂时平静下来。
蒙国和日国的使者团冒着剌骨的腊月寒风,艰难地在雪原上长途跋涉。苦的是日国的使者团,他们长期生活在海岛上,在海上他们是何等英勇,行动何等自如,何时经历过这种的艰辛的旅途,他们穿得严严实实像一个大皮球,把自已捆绑在马上,任马载着走,一旦从马上摔下,再也爬不起来,若不是蒙国向导的帮忙,他就要永远地留在那里,这把蒙国的向导乐坏了。好不容易地与蒙国的使者团会合了,蒙国人长期适应这种气候,气候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路途又近,骑着马驰骋在雪原上却有着另一番的豪气。他们向着巴莱国进发,来到巴莱国的都城。
巴莱王正憋着一肚子的怒气,若是当时三国一起发兵,形势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现在想进无力,想退也不行,冤仇已结下,大唐国定不会放过他的,怨气只好都出在蒙国和日国的身上。巴莱王也不好好地想一想,若不是当时的贪婪,想独吞大唐这块肥肉,不等蒙国和日国一起行动,就独自起兵,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现在他也需要蒙国和日国的出兵,使巴莱王不敢过于得罪他们。
三国各有利益需求,在巴莱国都城经过几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协议。巴莱国答应不退兵,将召集全国的兵力与大唐国抗衡,从西北方向向大唐国继续进攻,但是巴莱国的条件是:蒙国集中军队于北方,日国集中军队于东方,明年三月集结完成,三月半蒙国和日国先同时向大唐国进攻,引开西北方大唐军的主力,四月巴莱国就向大唐国发起进攻。三国最后在协议上签字,举杯预先庆祝三面夹攻的胜利。当然这协议上还有如何分割大唐国的条款。
派住在各国的密探,把情报向长安像雪片般地飞来,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情势越来越危急,把夏丞相和师傅也被迫得坐立不安,当然这些情报也送到正和宫,我时常地站在大唐帝国地图前长时间地深思,这张地图就是当年我爬在上面看的那张。我深深地感谢父皇,父皇临终遗嘱:不要急着报仇,大唐国的军队要进行休整然后再战。你要特别注意蒙国和日国的动向,凡事要从全局出发,处事不可冲动;国内的事情要与夏丞多协商,军事的事情要多与你师傅林峰将军协商,切记,切记。经过几天焦虑的思考,我那时代的留存在我脑海的东西也被激活了,应敌之策在我的心中也渐渐清晰起来了。
我在卧龙阁时所看到都是一些互相搏击之求,而有关战略、用兵之道的兵书几乎没有,这也就是使大唐在战争中处于劣势不利的原因。在目前敌我态势上只要有明确的判断,应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胜利是完全有把握的,大唐国毕竟是强大的。我与师傅和夏丞相多次商议,想把各城主和大将军调集到长安开个最高级别的军政首脑会议,师傅和夏丞相很惊讶地看着我,这在大唐国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不过最后还是支持我这别出心裁的做法。
“夏丞相,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把他们都调集来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