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又问起李复还写有什么书,李复正想若寻得皇上的支持,那新学诸书大行天下,引起学习之潮才更有可能,便细细说了,见李隆基边听边点头,便趁机道:“臣有一事相请,还望陛下恩准。”
李隆基笑道:“爱卿尽管说来。”
“臣请陛下御笔,为新学诸书题写书名,并准广为发行。”
不料李隆基眼珠一转,道:“这个不难,但朕有一个条件。”
“请陛下示下。”
“今日天气甚好,牡丹亦开,你我君臣赏此美景,不可无诗,爱卿若赋得好诗,朕便答应给你题写书名,你不是还在建一个学院吗,朕连院名都给你一并题了如何。”
李复没有料到皇上真有这般雅兴,还带有条件的,但自己是以才学闻名,若连首诗都赋不出来,那岂不是浪得虚名。忽又想到,李隆基是不是还在怀念着当年诗仙李白题诗奏乐的日子,当年李白羞辱杨国忠和高力士之后,虽然由于二人怀怨,后来利用杨玉环将李白赶走,但李隆基内心深处是爱惜这个天下闻名的才子的,只是不得已弃之,也许还怀着一些愧疚之情吧。
李复知道,这诗还非得做出来,不但要做,还要做的精彩,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皇上心中的位置,不但能得到题名,日后还有更多好处。
一时间,诸多名句在他脑海中闪过,故作沉思后道:“臣以牡丹为题,赋诗一首。”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这是元和时诗人徐凝的诗句,李复甚为喜欢,果然一经赋出,便见李隆基抚掌相赞,说道:“爱卿再赋一首。”
李复心想,还没完了,不过当年李白是一口气做了三首的,只好又开口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这是太和年间中书舍人李正封的诗句,当时文宗亦以为绝妙。
“好一个国色天香!”李隆基大喜:“爱卿果然好才华!”
李复笑道:“国色天香若喻娘娘,才是最合适不过。”
李隆基稍微一怔,还没有几个人敢在他面前直接夸赞杨玉环呢,但马上就喜笑颜开道:“爱卿所说绝妙!朕给你题字便是!”也许在一个男人面前夸赞他的女人,会让他感觉很有面子,皇帝也不外如此。
杨玉环终于也笑道:“三郎怎能把别人的戏言当真呢。”那笑容几令眼前的一切都失色。
李隆基摇头笑道:“绝非戏言,爱卿你说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