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降到临湖的一座相对较低的山顶上,隐在树丛中。看到湖边有一个岩石高台,平整方正,石台上站立五人,正对湖面指手画脚地说什么。中间一人瘦长高身,五缕飘然黑须,岸貌道然,手持白色拂尘,身后四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这中间之人正是崂山派观主清元,其余是他最得意的四大弟子明吉、明祥、明如和明意。昨日晚,闭关三个月的清元出关,稍作梳洗后就急匆匆去见小妾封鲤儿,欲寻欢作乐一番,以解这三个月的禁欲之苦。不料刚进封鲤儿的院门,就觉得阴气缭绕,鬼气冲天。正觉惊疑,看到屋顶冒出两个长角的丑陋夜叉,一左一右胁持着封鲤儿的魂魄,向北而去。
清元大惊,这封鲤儿是他最宠爱的心肝宝贝,岂可就此失去。他厉啸一声,招来四大弟子随后追去,眼看就要追上,却见两夜叉坠入寒湖中,不见了踪影。
“师尊,那两夜叉定是冥界的勾魂使者,想来是师娘阳寿已尽,被他们带往冥界去了。此乃定数,师尊节哀,再追寻下去也是枉然。”明吉劝说道。
清元抬手给了他一个耳光,怒道:“放屁,鲤儿年不过二十,岂能如此短寿。定是为人所害,为师只要追回她的魂魄,使她还阳,必可真相大白。”
明如谄媚地说:“凭师尊的通天彻地之能,岂会追不回师娘,只要找到去冥界的通道,不怕找不回师娘。”
明祥说:“你说得倒是好听,能找到通道,自是不在话下。可这通道又在哪里,自古有几人进过冥界?那通道必在极为隐秘之处,岂是说找就找到的?”
明如插言说:“那夜叉坠入此寒湖,那通道必在湖下。师尊,我们下湖找去。”
清元哼了一声,仰首于天,沉吟片刻,将拂尘插入后领。只见他大手一摆,一手握有一支黑箭,另一掌上现出一个半尺余长的弩弓,弓身通体黑亮,幽光缭绕,弓弦红中透明,红光四射。
“望月神弓!”年纪最小的明意惊叫一声,自他入门以来,只听说本门的镇山之宝,却从来没见过,此时一见,果然不同寻常。
清元微微一笑,搭箭拉弓,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咬破舌尖,对着箭尖喷出一口血,将箭向湖中激射而去。黑箭入湖即逝,四大弟子盯着湖面,湖面如凝铸一般,波澜不惊。这四大弟子虽然见过了望月神弓,却从来没看到师父使用过,自然是不知这神弓有何神奇,威力如何。
他们看着平静的湖面,正疑惑不解的时候,突然一声轰鸣,湖面沿一线爆裂开来,掀起二十余丈高的巨浪,向两边排涌而开,湖底现出一条干涸的石板通道来。通道陡立地斜插湖底,那湖底处是对面高速石山的山脚,山脚下有一道太极状的黑白两扇石门,石门中心处正钉着望月神箭。
清元一声长笑,飞离石台,直射石门而去,四大弟子慌忙随后跟上。乞灵被刚才翻江倒海的景象惊呆了,没想到崂山的望月神弓有如此威力,岂是人力可挡?雪儿拉了他一把,他才回过神来,与她们一起飞到石台上,向湖底看去,疑惑顿起,不知这是何处,更猜不透崂山道士到此要干什么。
清元和四大弟子飞到太极门前,运功拉开沉重的石门,里面是黑漆漆的石洞。清元闪身欲进,忽见大弟子明吉要拔望月神箭,急忙将他一脚挑飞出去,骂道:“混帐东西,不长脑子,这箭一拔,水道合拢,你想把我们都淹死在这吗?”
明吉脸色雪青,腿吓得微微颤抖起来,低头不敢回言。
这是一条逐渐向上的甬道,路面坑坑洼洼,很是难走。甬道里幽暗无光,阴风飕飕的。他们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出了甬道,置身于巨大的石窟中,石窟一侧是五丈高花岗岩石台,石台上竟然有一座白玉晶石筑就宫殿,荧荧白光将石窟照得清晰可见。
清元和弟子跃上石台,白玉宫殿四扇大门打开着,殿里中央摆放着黑白两只八脚大鼎,黑鼎中黑雾阴气翻腾,白鼎中白雾阳气缭绕,鼎上刻着蛇形文字,阴鼎,阳鼎。黑白两鼎旁各站身穿黑白长衫的童子,神色呆板无神,手中拄着黑白长棍。
他们身后有一石榻,石榻上端坐着一位长须过膝的老和尚。老和眉须过脸,眼睛深凹微闭,颧骨高棱,脸白无肉。听见清元等人进来,睁开双目,两道冷光一闪即逝。
清元走到石榻前,抱拳躬身道:“大师,贫道是崂山清元,请问此处可是阴阳转轮殿,这黑白两鼎可是阴阳转轮鼎。”
老和尚闭目不睬不语。那两个小童也是充耳不闻,宁立不动。
“大师,贫道内人不知何故被夜叉勾魂使抓到此处,带往冥界,想必大师也见到了。小道请大师相助,送贫道去冥界,待贫道找回内人,必当重重谢过大师。”
老和尚吐字低沉缓慢,说道:“施主从何处得知阴阳转轮鼎?”
“师祖遗留的书札中。”清元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