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玉活捉了乌鲁穆都,波斯败兵群龙无首军心溃散。由于士气低落,抵抗下去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汉军在墨凉善待波斯移民之举,波斯人也早有耳闻。因此汉军部队一到,驻守高祥和禺黎城两处的波斯余部便出城投降。余鲜、林南两国国君听闻乌鲁穆都兵败,也派出使者表示愿意归附汉国。
嘉文一面由诸葛玉代笔起草奏折,派出使者送往成都报捷,顺便奏求刘禅下旨决定对乌鲁穆都的处置。乌鲁穆都被囚禁在墨凉皇宫之中,除了限制人身自由之外,待遇倒也十分优厚。每顿有美酒佳肴,准许他到波斯教坛拜神祈祷,甚至连他相好的妇人也被获准留在身边陪他过夜。
捷报送到成都,顿时轰动朝野。不少大臣曾对刘禅重用嘉文之举私下里颇有微词,如今嘉文作出一番成绩,也是替刘禅赚足了面子。文武百官为之欣慰之余一齐向刘禅拜贺,惟有姜维心中极为窝火,随着诸位大臣叩拜之后,一言不发地立于一旁。姜维推荐嘉文南征本是有意为难,不想却成就了嘉文一件大功。
刘禅见姜维脸色难看,也知道他的心思。刘禅笑道:“此番大捷,伯约保举之功也应当算上一笔。”姜维强做笑脸,拜道:“此乃陛下决断之英明,臣岂敢窃居圣上的功劳。”刘禅微微一笑也不再与他多言。毕竟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信,看在诸葛亮的面上也不好令他太尴尬。想到这里,刘禅对诸葛亮说道:“听说锡里河一战,乃是思平勇闯敌阵生擒蛮酋乌鲁穆都。”诸葛亮听出刘禅言外之意,应道:“此乃先帝与陛下的恩典。”
刘禅放下奏折,对诸臣说道:“靖南国地域辽阔,几乎是蜀地的一倍有余。彝阳侯建此功勋,理应论功行赏。朕有意加封彝阳侯以王爵,不知众卿家有何见解?”杨仪奏道:“请恕臣斗胆,臣以为陛下此举不妥。我朝祖制有云:非刘姓者不得封王,如有违背,天下共讨之。彝阳侯虽与陛下结义,毕竟不是汉室宗亲。请陛下三思。”刘禅正为难之时,太史谯周奏道:“臣启陛下。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陛下欲加封彝阳侯为王亦非不可为之。”刘禅道:“愿闻其详……”“王有二别。一种为皇族宗室之诸侯王,高祖曾立白马之盟,故祖制有云:非刘姓不得封王。其二种为藩王,凡归附大汉之藩邦国主,皆可封王。靖南国乃化外之地,国人语言民俗与我中土有别。如此蛮荒之地,使其自治方为上策。彝阳侯非我中土人士,若封以藩王也在情理之中。”
刘禅问诸葛亮道:“相父意下如何?”诸葛亮奏道:“臣启陛下。微臣以为,由彝阳侯乃是继任靖南国主之位的最佳人选。”“此话怎讲?”“微臣曾听小女提起彝阳侯身边那位竹姓姑娘的身世,此女乃是靖南国王族竹氏嫡传后裔。彝阳侯曾受竹氏的传世信物,实为靖南国储君。靖南国地处蛮荒之地,国人不习王化反复无常。一旦背反便是心腹大患。彝阳侯与陛下有结拜之交,又是靖南国嫡传储君。以彝阳侯为靖南国主既合乎情理,又可使靖南国一心归顺我大汉。彝阳侯初定靖南国,人心畏服恰为天赐良机。南方得以安定,臣便可全力北伐光复汉室基业。”
刘禅见诸臣再无异议,颁下圣旨加封嘉文为靖南王,全权代理靖南**政大权。随后另书一道圣旨,释放乌鲁穆都与波斯降兵回国。并起草一封写给波斯君主阿达希尔一世的书信,表明愿与波斯友好相处的诚意。
靖南国那边,几日来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这日,竹缇与刘平、关铃率领特种部队长跑回来,吩咐部队跑步经过锡里河上刚刚修复的吊桥过河。自从那座木板桥波斯兵踏断之后,即使修复一新竹缇也不敢再走那座木桥了。嘉文正与诸葛玉一起在吊桥附近指导士兵建造一座新桥。
竹缇率队跑过吊桥,刘平跑过去好奇地站在嘉文身边看他手中的设计图纸。
刘平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道:“二叔,侄女有个问题一直不解。那天阿咪姐姐的部队通过木板桥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可波斯蛮子经过的时候却掉下去了。二叔你好象料定波斯蛮子会塌断木桥似的。”嘉文笑道:“你可记得二叔军中有条纪律是过桥的时候必须一列纵队跑步前进?”“侄女当然记得,违反这条军令要被挨板子的。”“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制订这条军规吗?”“这个侄女就不知道了。”嘉文解释道:“大队人马过桥,如果队伍密集而且步调又一致的话,会产生共振效应,桥梁便很容易垮塌。为了防止出现共振,才要求人马过桥务必跑步前进。同时为了防止桥梁的负荷过重,还要一列纵队前进。乌鲁穆都不懂得这个道理,波斯兵排成了三列,又把步子踏得那么响,不把桥踩断才怪呢。”刘平听了嘉文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日下午,成都来的使者赶到墨凉城。
使者向嘉文宣读了刘禅的圣旨,随后将靖南王金印交付给他。嘉文接了印信,还有些推托之意。王龙和王彪兄弟架着嘉文的胳膊将他扶上正座,随后与诸将一齐拜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嘉文被他们叫得手足无措,为难道:“我连这里的话都听不懂,怎能做这里的国王。”诸葛玉笑道:“既然圣上已经下旨,公子切勿推辞。我这就派人准备即位大典,择日请公子登位执政,也好安定靖南国的局面。”嘉文道:“其实皇上命我治理靖南国,我也很愿意帮忙。可是这样一来,我岂不是成了外国人?”“公子本来就不是我中土人士,何况靖南国也是大汉藩属,公子依旧是我汉臣。”“这么说,我还是中国人喽?……这样就好,我还以为这一下要剥夺我的国籍了呢。”
使者又将刘禅的书信交给嘉文。嘉文看了书信,吩咐将乌鲁穆都与波斯兵全数释放。临行前,嘉文为乌鲁穆都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酒席送别,波斯俘兵也都发送干粮盘缠。临行前,嘉文从竹缇手中拿过一个锦盒交给乌鲁穆都。乌鲁穆都打开锦盒,原来里面放置着他的胡子。嘉文道:“此番两国冲突,实属误会。战场之上多有得罪,我代公主向将军赔罪。”嘉文将翻译成波斯文字的书信交给乌鲁穆都,说道:“这是大汉皇帝交给贵国阿达希尔陛下的书信,希望两国以后能友好相处。”
嘉文命人送上刘禅赠给波斯君主的礼品,各种蜀锦漆器琳琅满目。乌鲁穆都多日以来被嘉文优待心存感激,此时也早已不把嘉文当作敌人看待。他收下礼品,双手交叉在胸前,向嘉文行了一个礼道:“贵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回去一定转达贵国的诚意,愿两国世代友好下去。”
荼昆发出文书,将新王登位的消息通告净持、余鲜、林南三地的土司。由于嘉文继承了竹氏的信物,又有汉军的强大威慑,割据各地的土司纷纷自废王号谴使称臣。
靖南王登基之日,各地土司带着礼物云集墨凉。诸葛玉亲自替嘉文整理好朝服,陪他步出宫殿。各路土司排列两旁,等待着加冕仪式的开始。大祭祀高举竹氏的传位信物祷告上天,嘉文和竹缇向代表着靖南国历代先王的火堆叩拜行礼,企求竹氏先人的保佑。随后,掌管宗庙的大祭祀替嘉文戴上国王冕冠,送嘉文端座于王座之上。各路土司一齐下拜,与两旁的士兵齐声高呼“大王!大王!”。
嘉文戴上王冠,走下王座与来贺的土司、城主见面,由荼昆向他一一介绍。见过净持、余鲜、林南三地的几位城主、土司之后,还有几位陌生的客人等待他的接见。荼昆向嘉文介绍道:“这几位是莆山国的城主,愿归附我们靖南国,特来请大王批准。”几位城主拜道:“我们莆山国势单力孤,时常被强邻骚扰。我等皆愿归依大王,请大王收留。”嘉文命人向几位城主颁发了靖南国的印信,城主们拜谢而退。
各路土司簇拥着嘉文登上城墙,接受宫墙外百姓的朝拜。由于嘉文实行的仁政,墨凉百姓深得好处也乐于拥戴他。嘉文向百姓们挥手致意,冷不防忽觉耳边一阵凉风,一支箭擦着他的耳朵飞过钉在他身后的座位上。城主们高呼:“大王小心!”随即蜂拥上前将他围在当中保护起来。嘉文被围在重重人墙当中,只听见一片嘈杂声中有人不断高呼道:“捉住他!捉住他!”
那刺客正要逃跑,却不想被四周百姓围住。不等卫兵赶到,几名年轻小伙子上前将那刺客制住,绑得结结实实交给卫兵。
卫兵将刺客押到嘉文面前,那刺客冲着嘉文不住地高声叫嚷。嘉文问荼昆道:“他喊什么?”“大王息怒。他是在辱骂大王,大意就是:靖南国是他们当地人的,不要汉人做他们的大王。”嘉文擦擦额头的冷汗,对诸葛玉说道:“即位头一天就遇到这么个民族主义极端分子,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两旁土司纷纷喊“杀!”,嘉文对荼昆吩咐道:“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杀人,先把他关起来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