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清晨,孟蓉一大早便到流云轩去找秦扬。半路上,碰见程兰正在外面扫地。“夫人醒来没有?”程兰示意她不要做声,悄声说道:“大王昨晚在夫人这里过夜。”“他们两个?”孟蓉觉得有点不敢相信,只得笑着走开了。
午饭的时候,刘倩和秦扬两个一左一右陪在嘉文身边。孟蓉见他们夫妻团聚的样子,心里暗暗地觉得有些羡慕。嘉文见孟蓉难得露出笑脸,问道:“今天这么高兴?”孟蓉看了看秦扬,笑道:“想不到你李嘉文还算有良心。”“不会吧!我和老婆睡个觉把你高兴成这样?……”说着,嘉文假意去拉孟蓉的胳膊。孟蓉警觉地问道:“做什么?”“看你这么感兴趣,不妨一起到卧房去,体验一下我昨晚和老婆大人做的事情。”“呀!下流!”见孟蓉惊叫着跑到一旁,嘉文满意地一笑,回到座位上继续吃饭。
两天之后,傅蓟平即将动身回巴郡继续督造战船,孟蓉也要随他一起启程。临行这天,嘉文与诸葛玉、秦扬等人一起送到东城门外。临别的时候,嘉文对孟蓉说道:“你这一走,还真有点想你的……”孟蓉笑道:“你还有什么话么?”“到了巴郡,好好关照傅先生。傅先生这样的老师,你走遍天下也不好找。多向先生学些本事。”孟蓉有些失望地问道:“就这些话?”嘉文悄悄凑着她的耳朵,悄悄地说了声:“……”“什么意思?”“你到了地方之后去问傅先生了……”
成都之事暂且不提。话说这日,一批流放到边疆的囚犯即将抵达天水一带的石窝城,因刺杀杨弗而被流放的谭英也在其中。此时正是最寒冷的冬季,囚犯们踩着积雪艰难地前进。由于长途跋涉,囚犯们脚上的鞋早已破烂不堪,不得不绑上一些干草用来保暖。
茫茫的飞雪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前方的景象一片模糊。忽然,几行马蹄的印记出现在视野当中。在这种天气,一切雪地上的痕迹会很快被掩盖,应该是刚刚留下的。一连数日不见人烟,如今重新见到这行蹄印,萎靡不振的囚犯们又重新振作起精神来。
一阵马蹄声从队伍后面传来。寻着声音,隐约看见一队骑兵的身影,看来是沿着囚犯的脚印找来的。待那队人马走近了,原来是汉军的巡逻队。队长与押送囚犯的官军一番交谈,冲着囚犯们喊道:“城池就在前面不远!快一点赶路!争取天黑前可以分到住的地方。”囚犯们加快脚步,随着那队骑兵继续赶路。等看见前方的城池,不禁又有些失望:那么一座破旧不堪的小城,与他们想象中的样子相差太多了。
小城内没有几间象样的房屋,多是一些新搭建的木棚。外面盖上干草,看样子还算暖和。当中一处小广场上,点起数堆篝火。几口铁釜之内,煮着一些热水。广场的入口,摆放着一处木头案子。军官让囚犯依次排好,每人给一碗冒着热气的东西喝下去。拿到的人喝在嘴里,这才发现原来是烧热的酒。寒冷的冬天能喝到一碗热酒,令这些囚犯们觉得相当地感激。抵达石窝城第一个夜晚,便是在草棚内度过的。虽然草棚当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却相当的暖和。囚犯们也不管许多,多日来的劳顿使他们疲惫不堪,进了草棚倒头便睡。
第二日一早,有军官将囚犯们叫醒,命他们出去准备一下,等着将军训话。囚犯们觉得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四处只有积雪,不知还有什么事情可作。谭英找了一处干净的雪地,抓起一把雪抹在脸上洗了洗脸。等他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身边也有一名军官与他一样在用雪洗脸。那军官洗过脸,冲他微微一笑,便转身离开了。不一会儿,有军官命囚犯在广场里站成排。一位将军打扮的人登上高台训话。谭英仔细一看,居然是刚才那位与他一起洗脸的人。
在高台上讲话的将军正是唐雄。唐雄首先向囚犯们宣讲军规和一切日常的规矩,随后宣布囚犯们作为士兵正式编入他的部下。唐雄讲过话,伙夫便开始生火做饭。多数的铁釜内都煮的是一些粥,而几处火塘上却在烘烤着一些肉。看来,那些烤肉必定不是寻常士兵的伙食。
伙夫依次将粥发给那些士兵。唐雄看了看他们,指着那些烤肉撤开嗓子对这些新兵喊道:“你们想不想吃几块肉?”士兵们微微一笑,觉得唐雄不过是开玩笑。唐雄见没人敢出来,拉起一名身材魁梧的新兵,问道:“你会射箭吗?”“会!”那新兵答道。唐雄递给他一把强弓,指了指远处一根木桩,说道:“这里距离那根木桩有五十步,你如果能站在这里射穿那根木桩,本将军就赏你酒肉。”新兵接过弓,连接三箭均射穿在木桩上。唐雄大喜,随即吩咐伙夫割肉倒酒。有了这个榜样,一些擅射的新兵跃跃欲试。唐雄让他们依次试过,根据不同的成绩发给不同数量的酒肉。
谭英坐在一旁,看着那些受赏的新兵微笑不语。唐雄看了看谭英,用手一指喝道:“人家都在拼碗酒吃,你怎么不出来试试?”谭英起身一施礼道:“将军厚意卑职心领,只是不知换做一百步将如何赏赐?”“一百步?”唐雄笑道:“倘若一百步你能做到,自然是加倍。”“敢问将军:若是在马上又如何?”“若是上马也如此,再加一倍!”“既然如此,请将军借马匹强弓一用……”
唐雄命人备好强弓与马,借给谭英。谭英翻身上马,绕场飞驰一周。在马上分别以左右手开弓,于百步之外发出四箭,居然全部穿在木桩之上。唐雄拍手叫了声好,吩咐伙夫拿四份酒肉赏给谭英。谭英下马受了赏赐,唐雄随即宣布由他来做这群新兵的长官。
谭英谢过唐雄,从衣袖内取出一封信交给唐雄。唐雄拆开信一看,原来是王彪代嘉文写给他的。信上大意是说:谭英是名壮士,简单讲述了他犯罪的经过,随后请唐雄多多关照。唐雄收起信,冲谭英笑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早给我看?”谭英道:“卑职不想仅凭一封信得到将军的关照,又不敢隐瞒写给将军的信笺。只好在这个时候交给将军。”唐雄笑道:“有志气!大王没看错人……”
谭英得了酒肉,顺便分了一些给身边一位少年。这少年名叫张顺,是谭英的同乡。年纪不过十五岁,生得十分瘦小。张顺因偷盗官粮被流放至此,一路上得到谭英的照顾。
早饭过后,唐雄吩咐将刚刚运来的装备发放给新兵。寻常的士兵每人领得一支长矛、一套简陋的皮甲以及一顶头盔,每五人分得一面立牌;擅射的士兵分得一张强弓和一把战刀;老弱兵士则得到一副石弩。张顺因为瘦小,所以只分得一把石弩。见旁边与他一样做弩手的老兵有人头戴皮帽、腰佩战刀,不禁十分羡慕。于是,上前向一名老兵陪着笑脸问道:“大叔,俺什么时候能发到你这身行头?”那老兵笑道:“这不是发的,要在打仗的时候去抢。你把敌人杀了,他身上的东西不就都归你了。”
来到石窝城的第一天,阴沉的天气令新兵们觉得格外阴冷。夜里,“呜呜”怪响的风声另人觉得恐怖,似乎可以隐约听到其中夹杂着野狼的吼叫声。士兵们蜷缩在草棚里,用石头、长矛以及一切可能的物品将摇摇欲坠的屋门尽量堵住。
第二天,草棚内熟睡的士兵被军官的敲门声唤醒。草棚内一片漆黑,大家都以为还在黑夜。随着屋门的开启,刺眼的阳光照得士兵们睁不开眼睛。军官大声招呼道:“都出来帮忙!快!”跑出屋外,原来天气早已放晴。阳光照在雪地上,显得格外刺眼。士兵们四下一看,才发觉他们所居住的窝棚居然被雪掩埋在下面,是军官带人挖出一条路来才得以打开屋门。见到这种情景,士兵们真是又觉得好笑又觉得后怕。“别闲着!赶紧去挖雪!把屋子里的人都叫醒!”军官大声吩咐道。士兵们得到吩咐,急忙去挖掘被掩埋的其他营房。
这日早饭的时候,几名老兵不知从哪里找来几条冻得**的鱼,放在火上烤得香味四溢。张顺端着稀饭在一旁看得眼馋,一名老兵见状,随手掰了一块给他。张顺谢过那老兵,问道:“大叔,你这鱼哪来的?”“外面有泡子。你只要在冰上凿个窟窿,拿手指头都能拽上鱼来。”张顺大喜,心里琢磨着找个机会出去搞几条鱼回来。
这天,张顺见到那名老兵出城,急忙凑上去问道:“大叔,你这又去打鱼呀?”“是呀!你也想一起去?”“想!……想!……”张顺巴不得早点跟去。“别急!回去拿好家伙,顺着路还能追上我们。”“要家伙干嘛?”“要你拿你就拿!罗嗦什么?”张顺跑回营房,拎起石弩便跟了上去。
张顺一路跟着几个老兵来到水塘。老兵用长矛在冰上替张顺凿了个窟窿,随后叮嘱道:“拿个鱼卡子在这里等着就可以了……”“鱼卡子?”张顺觉得奇怪。老兵随手拿了根绳子,栓上一根小树棍,递给张顺道:“拿着,就是这玩意。”张顺按照老兵教他的样子,把那“鱼卡子”伸到冰窟窿里。不一会儿功夫,果然钓上一条鱼。张顺抱着活蹦乱条的鱼,乐得手舞足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