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文送诸葛亮与姜维回府,随后与刘禅到自己的别苑商谈。提到诸葛亮即将北伐,嘉文问道:“丞相这次是第五次北伐吧?”“是呀,相父已经是第五次北伐了。”刘禅叹道:“丞相年老体衰,朕实在不忍心。”“如此连年征战并非上策,想必丞相应该清楚。”“寡人也是因此多次诏相父班师。每次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胜利,朕总要找借口诏相父回来。”嘉文道:“原来是这样……其实我也一直觉得圣上不会随便听信小人的谗言……”“哦?”刘禅笑道:“贤弟也听到那些针对朕的谣言了?”“臣一时口无遮拦,死罪!死罪!”“兄弟之间不必如此拘礼嘛!朕也听过类似的谣言,说朕听信小人谗言惟恐相父拥兵造反。如今有贤弟相助,相父或许可以安心完成他的心愿。”刘禅道:“虽然东吴此次答应与我大汉联合攻魏,却也不可不防。听说最近陆逊在江东建造了一批楼船。此次汉魏之战,无论谁胜谁负都必定是两败俱伤。”
嘉文问道:“丞相对东吴这边的防务如何?”刘禅道:“此番北伐,江州、永安一带兵力空虚。水师仅有楼船十几艘,远远不敌东吴水师实力雄厚。”“不知东吴水师一般如何作战?”“与攻城有些类似。远战使用弓弩,近战则是短兵相接、或是投标、或放火烧船。贤弟可曾学过水战?”“我仅仅是听说过。在我的家乡使用火炮打水战,每艘战船上可以安放数十乃至上百门火炮。不但能打水战,还可以炮击沿岸的城池要塞。”刘禅联想到火炮的威力,对嘉文所言的炮舰也大概能猜到是怎样的情形。
嘉文道:“丞相马上就要北伐了,眼下建造战舰已经来不及。我想把楼船改成炮舰应该来得及。不过……倘若东吴得知此消息必然有所防范。眼下东吴正与我们联合攻魏,如此一来必然破坏联盟。此事还须谨慎。”刘禅道:“我记得江州有一处地方或许适合贤弟的计划。此地名叫盘龙湾,地势险峻,只有一处出口。湾内水深数丈,足够容得下几十艘战船。只是此地出口狭小,倘若被敌人封住恐怕要困死在湾内。故此不曾用来做水师大寨。”“倘若在出口附近修筑炮台,以东吴水师的实力还是无力封锁的。”刘禅大喜道:“既然如此,待到来年清明过后,我就拨些兵饷交给贤弟一手操办。”“多谢皇上……”嘉文忽然叹了口气:“只是如此一来……”“哦?贤弟还有什么顾虑吗?”“为皇上办事臣自然是没有顾虑,只是如此一来恐怕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恐怕三国之间又要重起一场争端。”
出于慎重考虑,诸葛亮暂时不打算在这次北伐使用火炮。这次北伐征发各郡士兵,嘉文的部下也不例外。虽然女军射手战斗力很强,但毕竟这样一小股女军毕竟有些不便,嘉文便派了王龙的一万步兵随诸葛亮出征。王龙的大军经过成都附近,嘉文顺便给王龙送行。
王龙大军暂时在成都附近的一座小镇休息。偏偏这个时候下起雨,戴着斗笠的士兵们纷纷躲在街道两侧的屋檐下避雨。一个老者见自家门口的士兵在外面淋雨急忙拉他们进屋,几个士兵推说有军令在身,怎么也不肯进去。一间酒馆里的客人望着酒馆外面屋檐下避雨的士兵,也渐渐打消了平时对官兵的那种畏惧。”这是哪的军队?”“听说是南中来的,据说是靖南王的部下。”
此时嘉文与诸葛玉、小倩、刘平、竹缇几人正在这间酒馆里。嘉文听到客人们的议论,露出一丝微笑。刘平悄悄对嘉文说道:“二叔这次可风光了。”王龙立在酒馆门外远远向嘉文一抱拳。嘉文起身端了杯酒送给王龙,小倩急忙上前撑伞。嘉文让她撤去雨伞,站在雨中与王龙对饮。王龙对嘉文说道:“铠甲在身,请恕末将不能下拜。”嘉文对王龙嘱咐了几句之后,对旁边的军官低声吩咐道:“传我令:待雨停之后每人赏酒一壶……”客人们见此情景问诸葛玉道:“你家相公莫非认得那位军爷?”“哦……认识……”“为何不请那位军爷进来?”小倩回答道:“士兵在外淋雨,将官更不能擅离岗位,这是军纪。”
雨过天晴。镇上的商贩和行人试探着走到大街上,小镇又恢复了平日里的热闹景象,但今天却显得那么不自然。伙计给每个士兵的水袋当中灌满了酒,随后王龙带着队伍上路了。伙计呆呆地看着那些士兵离开小镇,几乎忘记了桌子上一名军官留给他的酒钱。诸葛玉和嘉文离开了酒馆,竹缇拍了拍伙计结帐。柜台前一个客人问道:“敢问姑娘,那几位不知是何许人物?”刘平道“一位是丞相家的诸葛小姐,一位是靖南王殿下。刚才和你说话那位也是女军的将军。”刘平说完,笑着走出去。竹缇随后对那客人说道:“刚才和你说话那个是公主殿下。”“我的妈呦……”那客人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回去的路上,嘉文向诸葛玉问道:“王龙他们军纪甚严,所过之处也秋毫无犯。为何百姓还是如此惧怕官兵?”“对于那种军纪涣散的军队是惧怕,今日你所见到的却是一种敬畏。你刚才那样子连我都怕了你了。”嘉文忽然对诸葛玉道:“丞相马上要出征了,这段时间多陪陪丞相。”“怎么忽然用这么奇怪的口气对我说话?”嘉文笑了笑:“……丞相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很长一段时间想见丞相会很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