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孙:“攀龙鳞、附凤翼?”
听到魏鸿的这番话后,李长孙心神微动。
魏鸿:“是的。”
只见魏鸿仍是跪于地上,并直起身冲李长孙拱手道:“公子,我老魏有话就直说了。说实在的,我无意追随刘公(指刘虞),却愿为公子您效犬马之劳。”
李长孙:“哦?这是为何?”
有一说一,魏鸿的这番话着实是令李长孙感到有些惊讶。
刘虞是何许人,李长孙又是何许人?
刘虞可是号称汉末人气王、几封书信便能引得胡族来降的大人物,而李长孙此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儿郎罢了,并没有多大的名气。若是让人们自己做选择的话,恐怕大多数都更愿意追随刘虞,而非李长孙。关于这一点,李长孙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可是......
这魏鸿现在又是怎么个情况啊?!居然会说出不愿追随刘虞,却要认李长孙为主公这种话来,什么鬼?
若说像秦琼这般,是被李长孙携带或是抽卡召唤出来的人物,直接投靠李长孙那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魏鸿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啊,他可是妥妥的本土人物。
李长孙:“嘶...我现在的魅力......有这么大吗?”
不过,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困扰李长孙很久,因为魏鸿马上就作出了解释。
魏鸿:“刘公名望,海内皆知。我老魏也是非常的仰慕刘公,但...却不愿认刘公为主。”
李长孙:“为何?”
魏鸿:“因为...刘公是汉室宗亲,必然扶汉。”
闻言,李长孙似笑非笑地看着魏鸿,说道:“听魏二当家这意思,似乎是不愿意扶汉?”
魏鸿:“唉,大汉已传世四百余载,天命已尽,非人力可扶。”
李长孙:“哈哈哈...魏二当家言重了。昔日那王莽逆贼篡权夺政、败坏我大汉江山,天下干戈四起、民不聊生,光武不是照样振兴汉室、再造乾坤了吗?如今我大汉犹在,又有何不可扶?”
魏鸿:“唉,光武确实是一世英杰,但...此一时,彼一时啊。昔日王莽篡汉,人心尚在汉室,犹可振兴。而如今,黎民生于水火之中、受尽了苦楚,这人心还能再思汉吗?况且,那黄巾之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可各地豪强们的枷锁却也被打开了,拥兵自重者不知几何,这大汉的江山,早晚都是要乱的,扶不得了。”
魏鸿:“而且...刘公乃是大汉忠臣,以刘公的性格,恐怕只会效仿伊尹、周公,成为一代贤相。而我老魏想要追随的主公,当是一位能手提三尺青锋,横扫四海、席卷天下,建立高皇帝、光武帝那般功业的盖世豪杰!如此,在下才能效耿成侯(指耿纯)那般,攀龙鳞、附凤翼,封侯拜将、荫及子孙!”
李长孙:“魏二当家,这话...呵呵,可不好乱说啊。”
谁知,听到李长孙此言,那魏鸿竟是面容一肃,说道:“公子,我既然已经决定拜公子为主公了,那便愿将自己的一切都统统押上。方才所言,皆是我老魏的肺腑之言。公子若是认为我是那野心勃勃的叛逆之贼的话,在下的这颗人头,公子随时都可以摘去,魏鸿死而无怨!”
闻言,李长孙的眼角微微一动。但随即,他却是有些玩味地对魏鸿说道:“纵然如魏二当家所言那般,汉室已经不可扶了,但...魏二当家也不应该认我为主公啊。”
李长孙:“魏二当家想要追随的,是如高皇帝、光武帝那般威加海内的盖世英杰,而非只愿效仿伊尹、周公的刘公。”
李长孙:“但是你要知道,你口中的刘公,亦是本公子的义父!义父要扶汉,本公子自当扶汉;义父以伊尹、周公为楷模,本公子便同样以伊尹、周公为楷模。如此,岂不是与魏二当家的心愿相违背了吗?”
听到李长孙的这番话,魏鸿便是再度俯下了身,将自己的额头紧贴在地面上。
魏鸿:“公子此言,在下...信!也...不信。”
李长孙:“哦?何处信?又有何处不信?”
魏鸿:“既然大当家愿意力保公子,那公子定然不是那种两面三刀的奸诈之人。而且,从公子的言语之间,在下能够听出,公子对刘公那可是十分的尊敬啊。所以,刘公只要尚在这世间一日,公子便扶汉一日,这一点,魏鸿相信。”
魏鸿:“但...在下能够看出,公子您是胸怀大志的。待刘公百年之后,若说公子仍无威加海内之心、只愿做大汉的伊尹、周公的话,那魏鸿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李长孙:“哈哈哈...魏二当家此言可就折煞我了。本公子此生只想追随义父,效仿长平侯(卫青)、冠军侯那般,为我大汉开拓边疆、建立一番功业便足矣了,哪里会有魏二当家所说的那种大志啊,哈哈哈哈哈......”
魏鸿:“公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