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468章【置地饮牛奶肆】
&esp;&esp;11月16日到11月20日,五个交易日里,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股票纷纷大涨;
&esp;&esp;小市又烧热了大市,其它个股均有一定上涨,恒生指数逼近260点;
&esp;&esp;在当周的第一个交易日,港岛股市的交投金额,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3.2亿港币。
&esp;&esp;而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在这五个交易日,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似乎在为后面的大战蓄力;
&esp;&esp;吴光耀每天除了听一下,派往必打街的职员汇报情况之外,和往常一样工作,也没有当一回事。
&esp;&esp;这种收购战,一般都分为预热期、高朝期,最后再一锤定音;
&esp;&esp;显然,此时大家都还在预热!
&esp;&esp;11月21日,星期六。
&esp;&esp;在置地公司寄与牛奶股东收购文件的的这一天,牛奶公司开始反击;
&esp;&esp;牛奶公司在各大报社刊登广告,旗帜鲜明的表示拒绝置地的收购计划,并呼吁股东不要接受置地的收购建议。
&esp;&esp;牛奶公司同时回应拒绝的理由有二:
&esp;&esp;“第一,牛奶公司是一家拥有2000名工人的大型公司,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持续、稳定的发展;港岛的老牌公司不知凡几,但大多数的老牌公司在多元化经营失败后倾家荡产,股民们因为公司管理层的盲目扩张而损失惨重。牛奶公司经营的奶牛场、制冰厂、牛奶厂,在港岛并无挑战者,且经营良好,可为股东带来可持续的利益。”
&esp;&esp;“第二,置地公司发起对牛奶公司的收购,其目的不言而喻;但是大家都知道,置地公司经营地产保守,被后来者纷纷赶上;所以,置地公司未必就能够成功开发牛奶公司的地皮,到时候股民将损失自己的利益。”
&esp;&esp;深水湾,高尔夫球场。
&esp;&esp;看完报纸,吴光耀忍不住骂道:“稳健有余,进攻不足,简直就是败笔!”
&esp;&esp;此刻,吴光耀正在和一众参谋和高管在高尔夫球场的餐厅包厢;
&esp;&esp;大家吃着粤式早餐,晚点大家还要打一波高尔夫友谊赛。
&esp;&esp;史俊开口附和道:“港岛地产正热的发烫,事到如今,牛奶公司居然还不提开发剩余地产的事情,股民能有几个买账?”
&esp;&esp;刘禹也说道:“据我们调查得知,牛奶公司的闲置地皮一直未被充分利用,仅仅贱卖过一些地皮;对这一做法,股东已经颇有微词!”
&esp;&esp;可以说前世牛奶公司输的一点也不冤,甚至输的非常彻底,因为置地公司直接拿到了80%的牛奶公众股。
&esp;&esp;前世的置地为什么以这么大胆优势获胜呢?
&esp;&esp;吴光耀也是经过了总结,以次来告诫自己。
&esp;&esp;首先,当时置地公司收购牛奶公司时(1972年),地产大旺,蓝筹股走俏,而置地公司又是蓝筹股中的明星股;相比之下,经营保守的牛奶公司自然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esp;&esp;其次,置地属于怡和系,怡和当时为港岛第一大公司,威名如雷贯耳;在香港,吃穿住行,无一不与怡和有关;
&esp;&esp;最后,自然与亨利·凯瑟克的高明的收购艺术有关,前世的这一站,号称经典之作。
&esp;&esp;吴光耀点头说道:“不管怎么说,置地收购牛奶公司暂时不会立马得逞,我们还是要沉住气。不瞒大家,这一战之后,我将发起对九龙仓的收购,震慑一下英资。”
&esp;&esp;除刘禹之外,众人无一不大惊,搞了半天,老板迟迟不进场,原来目的在次!
&esp;&esp;这样就可以理解,老板为什么要冒险等待置地和牛奶进入白热化战时,才进行插手;
&esp;&esp;因为老板需要一个名头,而这个名头正是置地公司打开了收购战潘多拉魔盒。
&esp;&esp;看大家的神色,吴光耀笑着说道:“无需紧张,我们缺的不是实力,只是一个名声!后面的收购战虽然有反抗,但是改变不了大局!”
&esp;&esp;众人闻言,想想也是,老板即将跳出港岛,这一役不过是港岛的定乾坤之战。
&esp;&esp;人逢喜事精神爽,上午大家的高尔夫球技纷纷超常发挥,不过显然,还是吴光耀技‘高’一筹。
&esp;&esp;牛奶抗拒,置地猛攻。
&esp;&esp;置地反应迅速,接招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