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星辰领数百万大军平叛,却一直没有建功,所以当安俊浩攻陷扶余部王帐的消息一路传回帝都时,安如意感觉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在文官集团的努力下,领十万大军出征云州的安俊浩,已经被宣传成了战神,因此安俊浩在民间的声望甚至逼近太子。
以李氏为首的门阀世家为了保存实力,提出了加税充当军费的建议。安如意为了安抚门阀世家,答应了他们的提议,所以安星辰这次出征的军费皆来自于普通百姓,正因为如此,民间对久战无功的安星辰才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在文官集团的操纵下,让太子取代安星辰平叛的呼声越来越强!
“几百万大军在手,连一个龙战皇朝的余孽都对付不了,这就是你们给朕的交待。”对于李氏联合安星辰私自针对武州乡兵的行为,安如意无疑极其火大。
“若不是武州的乡兵投靠叛军……”
“你还有脸说,若不是尔等逼反赵义禾,又岂会弄到这个地步。告诉你背后的主子,让他们别瞎伸手,否则别怪朕斩断他们的手。”安星辰的行为了动摇了皇朝的根基,而天圣皇朝是安如意最大的底牌,因此他自然是怒火滔天!
赵义禾投靠叛军后,各地乡兵皆人心惶惶,安如意无疑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陛下息怒,这件事的确是他们不对,不过陛下无须担忧,即使天塌下了,广寒宫也顶得住。”唐知行不软不硬的顶了一句——广寒宫为万古大世筹划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是吃干饭的,真要掀翻桌子、广寒宫固然会损失惨重,但最终的赢家肯定是广寒宫。
广寒宫虽有仙界使者,但安如意也不惧,安如意真正害怕的是广寒宫背后的仙界神王,要不然安如意早出手教训广寒宫了。
安如意刚想开口,一名内臣忽然冲了进来。“陛下,九夷、翼龙等部落联合攻打朝廷大军驻守的城池,晋国、楼兰等部落皆做壁上观,如今镇东将军李皓轩已败退水州。”
“李氏子弟皆是猪吗?”李正宁被免职后,为了安抚李氏,安如意特意提拔李皓轩为镇东将军。
李兴秋一方面气自家子弟不争气,另一方没则是气安如意一点面子都不给——自从武州乡兵一事暴发后,安如意不仅出手打压李氏门阀,而且动不动就给李兴秋脸色。
“事已至此,不如联合诸部攻打白虎军,用两州之地换取皇太孙的性命,待二皇子平定叛军后,在挥军收复两州。”李兴秋的意见立刻引起了唐知行的兴趣。
“荒唐,等他回京,杀他就是一道旨意的事,何须用两州去换!”安如意冷冷的盯着李兴秋。
“陛下,安俊浩的破坏力超出你的想象,值得用两州换他的命,这不是我的意思,是老祖的意思。”安俊浩在云州的战绩给广寒宫带来沉重的压力。
“动安俊浩就必定要动太子,到时必定天下大乱,武州就是前车之鉴。如今万古大世的的一些秘密已经公开,诸圣地肯定会趁机入世,到时广寒宫的麻烦更大。”安如意虽然表面强硬,但却不得不给广寒宫面子,毕竟广寒宫的老祖才是仙界神王代理人。
“安俊浩必须死!”
“是因为他身后也有仙界使者吗?”广寒宫死咬着安俊浩不放的态度一度让安如意非常费解,直到万古大世的机密信息开始流传后,他才恍然大悟。
安如意的话让李兴秋等人大惊!
“有这种可能。不过你们放心,他身后仙界使者掌控的力量应该不强,否则安俊浩不会这么低调。”唐知行迟疑了一会后,才出出口答道
对唐知行的判断,安如意显然是认可的,安如意身后的力量应该不足以震慑李氏,否则他早就应该出手拉拢李氏和安如意——李氏和安如意一旦和支持安俊浩,那么广寒宫在强也无法从内部破局。
李兴秋显然也认同唐知行的话,所以受惊的心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在扶余部出手的四名真仙,有三人是剑冢、瑶池和道门的人。”见两人没有说话,唐知行忙继续开口安抚。
“他怎么敢拉拢三大圣地。”在李兴秋看来,安俊浩之所以不敢拉拢李氏和安如意,多半是实力太弱,担心李氏门阀和安如意反客为主!
“不太清楚,或许是被逼无奈。不过陛下放一万个心好了,前日宗门有六位仙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位列上仙!”唐知行口中的上仙指的是真仙。
“武州的叛乱未平定前,不许联合诸部攻打白虎军。”联合诸部攻打白虎军等于是和太子摊牌,必定会引起天下动荡——若不平定叛乱就和太子摊牌,必让叛军蛊惑乡兵和百姓趁机坐大。
“陛下放下,臣等不是鲁莽之人,臣会亲自统帅大军驰援武州。”李兴秋给出了保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