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当年书院大先生‘李慢慢’朝始修行而暮入知命,已可是前无古人,便是号称世间最强之夫子也没这般悟性。
&esp;&esp;而现如今祝诚一念启,二念无距,这真是人能做到的事吗?
&esp;&esp;“先生之高,岐山不如也。”岐山大师被祝诚深深折服,能与这般人为友可是幸事、快事。
&esp;&esp;“岐山大师不必如此,我本不凡,自然之事尔。只是想问,为何仅是无距而非无矩?”
&esp;&esp;祝诚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到了无距之境还未满意,竟想要一步登顶。
&esp;&esp;此言一出,直听得岐山大师惭愧无地,毕竟他心里想着若有生之年能成启已是死能瞑目。
&esp;&esp;瓦山终究太矮,烂柯终究太,昊终究有限。
&esp;&esp;“我总感觉缺了些什么,这里空落落的。”祝诚指了指自己的心间,他感觉自己好像丢失了什么,不够完满而那件东西又很重要。
&esp;&esp;“本命物,你还没有找到属于你的本命物。”岐山大师言道。
&esp;&esp;“本命物,那是什么?”祝诚不解地问道。
&esp;&esp;岐山大师答曰:“本命物者人人各不相同,或器皿或吃食,或兵刃或活物,无物不包无物不有,如十三先生宁缺本命物便是桑桑。总而言之,于这世间令你劳心、挂心且能与你产生共鸣之物之人,即是你的本命物。”
&esp;&esp;“按我辈修行者,在感知之境时便要寻到本命物而辅助修行,你却是连本命物都没有便进入了启,真真令岐山汗颜。”末了,岐山大师又感叹一句。他并不是一位喜欢长吁短叹之人,可今他无论长吁几次,长叹几声都不为过。
&esp;&esp;只因祝诚当得。
&esp;&esp;“本命物,我的本命物是什么?”祝诚思索一阵,于灵镜之中取出一柄玄铁剑来,那是由门氏玄铁铸就而成,是祝诚唯一佩剑,剑名‘池’以用来纪念师傅‘池怪侠’。
&esp;&esp;“叮叮叮……”池甫一现世,便欢快地鸣叫起来。四百多年了它终于重见日了。
&esp;&esp;这段时间人们只是被关了十四,一朝解封便欢欣鼓舞,当面尬舞,剑被关四百多年,一朝得出自然欢喜,于祝诚周身盘旋剑意冲。
&esp;&esp;“好剑。”岐山大师赞道,果不愧号称剑仙,从剑足可知其不凡,即便是剑阁剑圣柳白的剑也不能与之相比。
&esp;&esp;而与此同时,柳白在南晋剑阁看向烂柯方向。作为世间最强大的剑师,他感觉到了这把剑,而这把剑又勾起了他的战斗欲望。
&esp;&esp;他曾经过一句话,于这世间我无敌,不与战与谁战?足可明他是一位真真的剑客,剑客好战斩诸。
&esp;&esp;“等着我,我会来找你。”柳白闭上眼,于洗剑池大石上继续洗剑。既洗池中剑,亦洗心中剑。
&esp;&esp;“尘封这几百年,确实委屈你了。”祝诚拿着剑柄于这洞庐前,当着岐山大师的面耍了一套剑法,一套他很久很久之前就学会的剑法《池剑法》,池剑该当配此剑法。
&esp;&esp;“先生是以武入道?”岐山大师见祝诚耍完剑法,问道。
&esp;&esp;“有何不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