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言之有理,是草民唐突了!”
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帝刚才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治国要深思熟虑。”
这句话是正确的哲理。
的确,治国之道在于什么,在于审时度势,变则通,不变则死。
诸葛亮是什么人?
是法家学派的继承者和践行者。
无论是三国的他,还是这方世界承接大魏记忆的他,他都对法家有天生的敏锐。
现如今听到了曹睿的批评,
宛如拨开了云雾终于是见了苍天!
说实话,
他这是第一次被人说教过的。
而且还被说教成功了,自觉地反省了错误,
可以说是相当的了不起。
自古以来,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的人,能有多少呢?
刘彻算一个,
下罪己诏。
曹操算半个,
因为他每次都是拿死去的奉孝来哭喊,弄得手底下的一群谋士们,脸被打得啪啪响。
你们这群活着的人,干什么吃的?还不如一个死去的郭嘉,郭奉孝!
除此之外呢?
很少了吧?
有人说李世民,李世民是有小义而失大节,虽然表面工作做得好,但怎么也粉饰不了他攥改过历史的痕迹。
至少,现如今留存下来的玄武门之变的疑点就让人忍不住地在其中遐想万千!
“孔明先生,且莫如此!朕只是在点醒你罢了,你只是受到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你看得比一般人要长远的多!”
曹睿首先高度地客观地评价了一下诸葛亮,
随后将他的不足一一指出来,“但是你,为人过于稳重,从而错失了很多良机,你所说的改革办法,就是求稳,将罪罚的伤害定得那么高,偌大魏真的采取你的策略,估计民怨沸腾啊!”
“陛下,是草民过于草率了!”
“哈哈哈,孔明先生说笑了,既然你对律法之事研究喜好如此之深,不如朕封你为御史大夫如何?”
“啊?草民写过陛下!”
“好了,好了!从现在起,你见到了朕,要记得称臣,别一口一个草民了!弄得朕好像舍不得给人才重赏似的!”
“那微臣谢过陛下!”
“孔明啊,朕再送你一个大宅子吧!”
“这......陛下未免也太......”
“朕赏赐你的东西,你就接着!不过朕丑话说在前面,你要是做出什么对不起朕的事情,朕说抄你家,灭你族,说抄就抄,说灭就灭!明白了吗?”
“微臣明白了!”
诸葛亮当即跪在了地上,对着曹睿磕了三个响头,山呼万岁。
心里面对曹睿的知遇之恩实在是感激不尽:陛下如此诚心,以国士待我,我自然以国士待君!
随后从御书房里面离去了。
曹睿笑了笑,看着身着白衣服的诸葛亮离去了后,心里面高兴极了。
别看目前他就给诸葛亮封了个御史大夫,就让诸葛亮不管内政了。
错了!
谁说大魏的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弹劾不轨之臣的?
不!
这是御史大夫其中的一个职能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