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班主任张咏梅是教语文的,数学老师是10班还是9班的班主任,叫但仲康,英语老师是李玉英,物理老师是4班的班主任唐雪松,化学老师是8班的班主任余德廷。
还有政治老师王勇,说来也巧跟兰斯同桌的王勇居然同名同姓,他也是某个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年级组长。历史老师虞千里好像是黑彪他们班的班主任,被人称作“千里马”,私下大家叫他“马儿”。
最后还有个大美女老师,那就是我们的地理老师龙晓芸,年龄大概也是40多岁了,不过平时化化妆,打扮打扮也还是很有韵味的,有时候会穿旗袍、短裙。像邓亨利、杨强、彬使他们喜欢开玩笑,平时上课看到老师穿新衣服都要夸赞一番,龙老师也是表现的很大度,与大家开开玩笑说:“跟20班的同学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像是年轻了10岁。”
地理老师龙晓芸是梅姐好朋友,龙老师上课特别精神,随时都拿着两张地图、提着一个地球仪来到教室上课。说是地图,其实是什么大气环流那些示意图,一般就挂在黑板的边框上。
教20班的老师也都是学校里面的精英了,基本上都是各班的班主任。不过体育老师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体育老师好像三年都是同一个,叫朱纯明,高高的、瘦瘦的,大概也是40岁了。
印象中板书写的最好看的还是但仲康老师,私下我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康师傅”。康师傅鼻子下面平时大都留着一小撮胡子,只是偶尔高兴了,也去刮个胡子,显得特别年轻,特别精神。
但老师戴个大圆眼镜,长得也比较“圆”。写的字很漂亮,排版也好看,平时板书看起来也是很有劲,很有笔锋。讲课的时候,遇到解方程、解不等式那些,总是喜欢说一句:“我们不妨设一个参数X。”于是我们发现“不妨”二字便无形中成为其口头禅。
高一的时候,康师傅的手机还是一个翻盖的,上课的时候也会突然来个电话,然后停下来当场接电话,毫不顾忌的样子。班上的同学也都停下来摆摆龙门阵,或者打闹两分钟。
但老师平时除了在学校上课,在家里也办了个补习班,除了给他自己班上的人补习数学,另外我们班也有人去补习。他就是兰斯右手边的程明,我跟王勇称他叫“明哥”。
那时候周末程明就去但老师那里补习数学,开开小灶,除了补习平时课程,另外还喜欢发一张A4纸,上面都是一些进阶的数学难题,大概有5道题,都比较有难度,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估计也是但老师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结果吧,这些都是但老师自己手写的,然后复印出来。刚开始高一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还与这些题无缘相见,只是偶尔看到明哥拿出来做做,我跟王勇只好瞟上几眼,不过觉得太难了,也就只好做罢。
不知道什么时候听明哥说过,他说去但老师那里补课的补课费一直都还没有给他,当然后来给没有兰斯也不得而知了,恐怕只有明哥最清楚,明哥后来告诉我说的是但老师不准备收他的钱,因为他成绩太好了。
话说当时但老师实行了一项政策,也就是一种奖励机制,每次考试如果有人能考满分,他就奖励谁50块钱。印象中李平、程明、但唐杰、朱媛他们应该中过奖,另外彬使都是高三的时候才中过一次。
至于英语老师李玉英,平时讲课之前,喜欢先在黑板上写下要讲的内容,一般先写标题,接着写几个英语单词、词组、短语,然后写大概三个问题。一边讲课文,一边翻译课文,同时讲讲语法。另外有些词语一词多义,而且用法也比较多,比如ke。
上课的时候喜欢提问,问题都抄在了黑板上,大家先阅读完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举手回答,后来举手的人越来越少了,索性就拿着名单抽问,不过这个习惯到高三就变了,是从前面到后面一个接一个挨着抽问,所以大家都还好有个准备。
一般提问句式是这么样的,“rde某某nynserthefirstnthe”,问题大都是一些细节提问或者段落大意什么的。有一次兰斯也中招了,只见兰斯站了起来,开始照着课文上那一句中心句念了起来。
不料兰斯越读越快,一口气就念完了答案,引来全班哄堂大笑,然后李老师说了一句:“sitdnplese”。估计当时也有点紧张吧,一不小心就读快了。
班上有两个人的口语说的最好听,而且都是女生,一个英式口音,一个美式口音。一个叫邵之翰,一个叫代如之。邵之翰为人低调,显得非常文静,身高大概一米六,留着短发。而且一直以来学习也是非常刻苦,简直已经到了另一个境界了。
高三的时候,我跟龙使两个人总是在学校办公楼前面遇到她,我们两个从教室出来,她已经打好饭准备到教室了。即便是周末,我们离开教室,她就开始拿着饭盒往教室去了,龙使居然瞧见盒饭还有一些油汤渗出来,顿时兰斯与龙使感觉她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很多次我跟龙使聊天的时候,回想当初高中的故事,每次聊到她,我们总是说,她就是女生中学习最刻苦的人了,没有之一。一直以来为人低调,但不是那种从来不好意思开腔,见人就躲的腼腆之人,她虽然低调,但是落落大方。
记得语文课上有一篇现代诗,应该是戴望舒的《雨巷》,还记得第一句应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当然语文课上对诗歌自然是讲讲意象、意境什么的。而且张咏梅老师还叫朱媛找了那么一把伞,穿着长裙,在教室扮演这个主人公等待遇上的那个姑娘。
那一天张老师一边在讲台上深情的朗诵着《雨巷》,教室里的录音机一边放着忧伤的曲调,朱媛撑一把蓝色的伞,在教室中间的过道里徘徊着,完全还原课本中的情景,让大家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篇现代诗的魅力,理解戴望舒写这篇诗歌的心情。
《雨巷》是学完了,但是课文后面附有一篇翻译好的英文版雨巷。“Alnehldingnil-pper,Inderlnglngslitrylneintherin”。
于是张老师请英语比较好,说的比较流利的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遍。大家不约而同的推荐了邵之翰,最后她也站起来给大家朗诵了一遍英文版的雨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代如之当时就坐在兰斯前面,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美式口音的英语,而且长的也比较好看,也是成功入选龙使他们搞的那个“万通筋骨片杯”20班班花评选大赛的前十名。
班上很多女生都叫她“代代儿”,反正大家简称一般都是叫名字最后两个字,或者最后一个字的叠音,想必叫她“芝芝”、“如之”都不是太顺口吧,所以才这么叫她。
代代儿一口地道的荣县口音,印象中是个金牛座的女生,身高大概也就一米五五的样子,平时也是个热情大方,比较外向的一个人,戴个眼镜,也有几分文静。
高中以后还是有英语周报什么的,反正有份报纸要做。大都是晚自习的时候练练,然后第二天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各科老师上自习的时候,都有同学上去问问题,英语老师自然也是被问问题的常客。
李老师跟张老师一样都有个女儿,平时课堂上也常提起她女儿的事情,一般也是说说她女儿在家是如何学英语的,不外乎听听歌、看看影视作品那些什么的。
记得有一次班上发了一张3D的电影票,周末的时候发财、楷使、龙使他们到后山去看电影了,而兰斯居然没有去。过了没几天李老师就说这个看3D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了,说是见识一下世面。
另外高中毕业以后,刘聪颖、何直杭、钟晓东他们在南充的西南石油大学门口看到了一个跟李老师很像的人,经过他们细问才知道,原来此人正是我们英语老师李玉英的弟弟。
所有的老师中,兰斯自然是最喜欢唐雪松老师了,唐老师也是最帅的一个。每次上课都穿的很得体,很正式的样子。记得有一年夏天,唐老师穿着一件衬衣、一条短裤、一双凉鞋,手持一把扇子来到教室上课,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觉得太意外了。
刚开始第一节课的时候用的普通话,但他说有些问题普通话表达不出那种感觉,索性就改用四川话了,大家也都非常愉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