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窑之中赵罡浑身上下仅穿着一条牛皮制成的短裤在蓝牙的陪同下视察着赵云等人进行的烘干木料的工作,在赵云经过八次的实验之后终于可以稳定的烘干木料之后赵罡决定进行维京战舰龙骨的烘干,只见烘干窑之中赵云指挥着人们开始在木材的表面开始洒水,这时很关键的一个步骤,这个步骤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高温使得木材外表快速的丧失水分导致木材的开裂。由于这个步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所以赵罡还将手表给了赵云以便准确的控制洒水的时间。
在看完赵云等人的工作之后赵罡满意的穿上衣服带着蓝牙走出了烘干窑,接着赵罡又去视察了船帆的制作以及树胶的熬制现场,一切都向着赵罡希望看到的方向在发展。在视察完这两处地方之后赵罡便在蓝牙的带领下来到了河边造船的工地。只见整个工地坐落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之上,原本赵罡以为造船都是需要船坞的,并且已经做好了在冻得硬邦邦的地面上挖出一个船坞的思想准备了,结果蓝牙告诉赵罡维京战舰只需要找一片靠近河边的平坦土地就可以了,并且非常疑惑的对赵罡问出了什么是“船坞”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对吃赵罡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道:“这可能就是代沟吧”。
事实上不只是蓝牙,而是整个殷城的所有人赵罡沟通起来都有很多的障碍,有些时候在赵罡这个现代人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当赵罡和这帮家伙沟通的时候完全就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在沟通完全无效的时候赵罡往往是命令式的强制让他们去执行,好在这个时候的印第安人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对于赵罡的命令还是执行的很彻底的。有些时候赵罡都在感慨这他喵的是隔了一条东非大裂谷那么大的代沟吧!!
整个工地之上大家热火朝天的在制作战舰的“肋骨”,船板已经桅杆等等部件,现在就等战舰最重要的龙骨烘干完成就可以进行最终的建造了。事实上这些部件在制作的时候赵罡都留下来足够的冗余量方便在最后的建造中进行修改,这也是赵罡所创造出来的方法,赵罡自豪的给这种方法起名为“半流水线化建造”。好吧这个其实也是赵罡抄袭现代的造船方法,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向造汽车一样造船,主要突出的特点就一个字“快”。原本赵罡是要做到用标准部件来造船的,也就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来造船,但是赵罡悲催的发现以现在殷城的技术水平以及量具,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最后赵罡只能妥协了,先找出一个基本的样子然后在后续的建造中再修改尺寸这样子。
其实这个方法赵罡还是从二战的时候美国建造“自由轮”了解到的,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二战的时候美国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也就是狼群战术非常的头疼,为了保证对欧洲战场的后勤供给来赢得这场世界战争。美国政府招了一些顶尖的数学家来研究这一问题,数学家们经过各种复杂的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了很多战术策略,比如如何编队才能更有效应对潜艇袭击等等,不过虽然战术上可以用很多办法方法来改提高补给船队的防御能力,但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美国的造船速度必须超过德国潜艇能够击沉的速度!也就是美国的生产能力必须达到其新生产的货轮加上上面满载的货物让德国潜艇来随便打,你能打沉的速度都赶不上我生产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赢得战争。这真的是一个科研结论吗?
不过那时候的美国工业能力确实是强到离谱,他们真的开始像造汽车一样来流水化制造“自由轮”。而且最最最厉害的是美国真的做到了,为力反应这种方法的速度以下的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加州里士满船厂建造的“罗伯特·皮尔里”号(SSRbertE.Pery)在11月8日中午12点零1分开始铺设第一根龙骨,总重超过1400万磅的50多万个零件在100个小时的时间内被全部组装完毕,11月12日该船即全部建成下水,全部建造时间只用了4天15小时零29分钟!它下水时上层建筑上的油漆甚至还没有干。而纽波特船厂建造的更大尺寸的改进型胜利轮的最快纪录则是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一昼夜的时间,满载排水量15000多吨的船从零开始到下水只用28小时就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造船速度,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说实话德三死的一点也不冤枉,别忘了除了美国还有一个苏联也在疯狂的暴坦克,被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混合双打,你告诉我飞龙骑脸怎么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