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201章战俘营
&esp;&esp;陆舟低下头,对着跟前老者问:“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esp;&esp;“我本名王大田,我儿子叫王忠,被关在城外的大营内,军士们说我这孽子帮建奴作战。
&esp;&esp;还说他是什么.阿哈。”
&esp;&esp;白发老者痛心疾首。
&esp;&esp;“原来是阿哈。”
&esp;&esp;陆舟点点头,接下来的话不用多说,算是明白了来龙去脉。
&esp;&esp;看来白发老者的儿子王忠,之前是建奴的炮灰部队。
&esp;&esp;至于阿哈的意思,就是这时建州的下等阶级,等同于奴隶,大部分都是汉人或者朝鲜人。
&esp;&esp;先前陆舟在望远镜中就见着了,那些所谓的阿哈,都作为满人的辅兵。
&esp;&esp;这些人少甲或无甲,甚至手里都是残破兵器,随军出战时,他们大多作为炮灰使用。
&esp;&esp;所以,别看先前阿济格随军人数多,足足有数万众,可是里边这些人,都是清军辅兵占比最高。
&esp;&esp;而且,辅兵的数量也不是长期稳定的,每当刚劫掠过人口时候,八旗兵内的炮灰就充足一些。
&esp;&esp;等到用完了的时候,没了就是没了。
&esp;&esp;历史上许多人口,总是能做到毫无痕迹的消失。
&esp;&esp;八旗军作战都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只有满蒙战兵才是最能保证有生力量的存在。
&esp;&esp;除此以外,阿哈上边,还会有许多东北山林部落内的披甲兵,这些与女真疏远的部落,比阿哈等级高一些,可也是炮灰。
&esp;&esp;就比如,原本某些在万历年间,几万人的大部落,等到满清入关后,就死绝仅剩了数千人。
&esp;&esp;所以在后世,人们对清军的人数众说纷纭,可这本就是个无法实际估量的数字啊!
&esp;&esp;再看现在的王忠作为一个阿哈,被俘虏了后审讯出家庭背景。
&esp;&esp;以城内戒卫军的能力,很容易就找到老者头上。
&esp;&esp;但这老人家,本在城内是个老实巴交的良民,牵连不上,可还是少不得一阵皮肉之苦。
&esp;&esp;毕竟在文工团的运作下,人人都痛恨“汉奸”,哪怕是先前与汉奸有血缘关系的人,都少不得歧视。
&esp;&esp;而现在,被俘虏的这些“阿哈”还挺多。
&esp;&esp;他们因为与孔有德的那些个汉军不同,在战败之后没有被就地格杀,草原上的胡兵猎奴小队在抓到这些汉人,也不敢随意斩杀。
&esp;&esp;他们全部送到天武城,足足有近万人之数。
&esp;&esp;“先去外营看看。”
&esp;&esp;陆舟觉得这也是件不小的事情,带着老者去城外寻他儿子。
&esp;&esp;现在城外这些俘虏,全部都是交由杜二娘管辖。
&esp;&esp;杜二娘领了命令,很快将一个俘虏给带了出来。
&esp;&esp;可没想到的是,父子两人相见之后抱头痛哭,痛哭过后,王大田又将儿子一脚踹开,狠狠辱骂一通。
&esp;&esp;这番场面,实际看起来的确让人唏嘘感叹。
&esp;&esp;王忠听闻自家兄妹是死在建奴手里,脸上的表情是懊悔万分,鼓足了力气撞在前方石块上。
&esp;&esp;突如其来这一幕,让众人没有反应过来。
&esp;&esp;“人没死,估计能救活。”
&esp;&esp;侍卫检查一番,回来禀报,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esp;&esp;刚才那副情形,显得荒诞,却让人看之动容。
&esp;&esp;陆舟只让人抬下去简单救治,杜二娘这时再次询问道:“主公,那这些人到底该如何处理。
&esp;&esp;每天关在这里,还要平白耗去粮食。
&esp;&esp;若是从军,他们也没有资格”
&esp;&esp;杜二娘等人都拿不定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