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236章承包
&esp;&esp;“铁路的区域广阔,我们还可以将建设的工作,分配给途经的部落。
&esp;&esp;就目前来说,汉人工匠占主导地位,还有许多烦劳的工作,可以分配给其他的牧民。”
&esp;&esp;汪言建议道。
&esp;&esp;陆舟点了点头,汪言的建议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esp;&esp;根据黄成送回来的奏报,这次修建铁路需要八万左右的劳力,牲畜车架要以十万计。
&esp;&esp;所有资源不缺的情况下,也要修建三到五年。
&esp;&esp;而现在,汉民只有快四十万,整个国内在册的人口,全部加起来最多有一百来万。
&esp;&esp;这让陆舟再一次感受到人口的紧缺性。
&esp;&esp;百余万人口,要抽八万的劳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esp;&esp;现在全国的军队数量还不到五万。
&esp;&esp;“殿下,汪言说的不错,沿途的部落可以举族动员,这样能够很大方面减轻劳力负担。
&esp;&esp;咱们的农耕现在有农业部下发的器械,生产建设方面有蒸汽机。
&esp;&esp;这些都能够减少其他方面劳力的使用,这样抽出八万人来,还是可以的。”
&esp;&esp;余下的人赞同着说。
&esp;&esp;陆舟点了点头,又是说道:“对于沿途的区域,分配给部落牧民是必然。
&esp;&esp;不过这个工作在我看来不是分配,而是承包制。
&esp;&esp;建设铁路的过程必然劳累,但要是经过领土的部落以后会有好处,能够有在车站上有互市的权利”
&esp;&esp;陆舟口中的车站,是要建设在有堡垒且交通便捷的地方,途径的部落有换取资源的权利。
&esp;&esp;同时在建设的前期和后期,都要有维护的责任。
&esp;&esp;“这些车站存在的地方,都是会对当地带来巨大的好处。
&esp;&esp;领地上的牧民知道,会竭力帮助的。
&esp;&esp;在工程开始前,这还要文公团去大力宣传,同时蒸汽机的存在也可以向国民揭示了。
&esp;&esp;现在的年头,这玩意除了我们,谁也弄不出来”
&esp;&esp;下首的人多了几分恍悟,建铁路除了运物资,还能给途径地带来发展,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esp;&esp;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难调集全国建设的积极性。
&esp;&esp;而实际上,陆舟也压根没怎么担心劳动力的问题,主要是担心铁路的建设环境,想着铁路建好之后,又该怎么样去运营。
&esp;&esp;大洋对边的美洲,前世的M国在1790年人口才390万,在工业和城市建设上已经有许多建树了,到了19世纪初期翻了一倍,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翻了十倍。
&esp;&esp;在乱世当中,工业的发展与人口增加是完全可以同步的,只要国内环境足够稳定。
&esp;&esp;北夏人口也有巨大发展的潜力,今年的生育率可观是一方面,但靠生肯定是缓慢的。
&esp;&esp;陆舟有系统资源,有超前的知识储备。
&esp;&esp;国内没有像大明地内混乱的环境,就可以节省很大精力去从头开始。
&esp;&esp;现在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就吸纳了三十五万人口,只要豁口一开,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可能。
&esp;&esp;而且,要真说做苦力的话,以原先的布局,去大清国上抓就好了。
&esp;&esp;何必要用自己人呢?
&esp;&esp;关于铁路建设的会议,开了一整天。
&esp;&esp;同时确认了修建铁路,以后河套平原就是夏国进入明地的方向。
&esp;&esp;直到各方事宜确认后,各部门领着命令回去了。
&esp;&esp;漠南。
&esp;&esp;宣大一带的明边。
&esp;&esp;此时的大地已有几分回暖迹象,绿草冒出嫩牙。
&esp;&esp;大明边境卫所,临近漠南之地,十数骑衣着严整的夜不收,往前方的土地一路探查。
&esp;&esp;几番确认没有危险。
&esp;&esp;过不了多久,一队百余骑的军马出现。
&esp;&esp;在这样的时期,大明是难得有军队出现在草原边境,而且一看就是军纪严明的亲卫。
&esp;&esp;而在更远的方向,还有不少旗帜在飘动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