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崔护出身望族,更是在仕途上官职一方军政大员。这份履历让很多诗人汗颜。而崔护更是以一首诗而青史留名,更是产量丰富的诗人们再次汗颜。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让很多人都难以释怀和牵挂。如果再了解到这首诗背后的故事,那会更让人揪心不已。毕竟,还有什么会比物是人非更让人觉得错过就是遗憾甚至还有些凄凉的感受呢。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就是表达了这种情绪。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是博陵崔氏子弟,出身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即使偶尔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这一年,在长安备考时期,清明节这一天,崔护到长安城南郊游玩。一路上,草长莺飞,春风拂面,好不惬意。不知不觉中已经是太阳高照的午后,流连忘返的崔护感觉有点口渴,就想找户人家讨口水喝。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
崔护走到这户人家门口,礼貌的敲了敲门,看见一位少女从屋中走出来。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崔护怔怔出神,竟然忘记了说话。这位桃花姑娘被这位读书人的目光看的害羞的低下了头。崔护回过神来,有些紧张的说:“姑娘,小生有些许口渴,能否讨杯水喝?”桃花姑娘看着这位窘迫的书生,笑了笑没说话,转身到屋里给这位公子倒了杯水。
略显尴尬和生疏的氛围在一杯清水入喉后化为乌有,饱读诗书、见识广泛的崔护与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桃花姑娘畅谈起来,不过都是崔护在滔滔不绝,从古到今,从山到水,琴棋书画无所不谈。桃花姑娘认真的倾听,微笑的看着意气风华的崔公子。当二人聊到院子里的桃花时,崔护内心暗涌的情愫再难自持,脱口而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听到这话的桃花姑娘脸蛋更红了。情窦初开少女心中也有那若有如无的情丝萦绕,她勇敢的抬起了头,清澈坚定的目光迎上崔护热情奔放的眼神。在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不用言语,就明白了彼此的心,一次偶然的相遇,便是爱情的全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