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个《大典》第221册的收集故事,那可是个传奇呢。”
南北突然改变了话题,他也许是认为这些事太沉重了吧,就换了一种轻松的语气讲到:
“1983年的春节过后,国家图书馆收到一封来自山东掖县图书馆副馆长孙洪基所写的信,信中说:‘负责同志,我县收到一本《永乐大典》,是卷之三千五百十八(正文缺三页)和卷之三千五百十九(存十四页)。两卷的内容都是讲门……因书的前后都残缺,序、跋、目次全不见,请早日回复,以辨真伪’。”
“《永乐大典》可是国宝呀!图书馆上上下下都不敢怠慢,迅速组建成一个专家鉴定小组赶往掖县,进行实地调查。”
“孙洪基小心翼翼地把书呈上。专家们看了这册墨色如新的古书,都暗暗惊奇。经过鉴定,它就是国宝典籍《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门制类全帙30卷中的前2卷的残卷本!”
“这书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紫好奇地问。
“书从哪来的呢?这正是这个故事的玄妙之处呢。”南北微笑着讲述:“当时专家们也提到这个问题了。据孙洪基说,书是程郭镇高郭庄村孙洪林家祖辈留下来的,他的老姑奶奶做姑娘时就用它做花样册子,出嫁时又把它带到了婆家邱家村。”
“什么叫花样册子呢?孙洪基觉察到专家面有不解之色,立刻作了解释:花样册子也叫鞋样册子,是旧时农村妇女们用来夹剪花、绣花样子和鞋样子的书本。通常,能充当花样册子都16开本的旧书或刊物,开本大的、页数多的为好。所以,在花样册子中就有许多线装古旧书,如《论语》、《尺牍》、《朱子家训》等。”
“孙洪基这么一说,专家们看着眼前的《永乐大典》,无不暗暗点头。的确,这册《永乐大典》不但书大而且平整厚实,用它来充当花样册子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孙洪基接着说,孙洪林的老姑奶奶去世后,她的儿子也就是孙洪林的表叔因为孙洪林喜欢此书,就把在他家保存70多年的这本古书归还了孙家。这本书是个残本,孙洪林和表叔都不知道它的书名和价值。出于好奇,他们就把此书交给掖县博物馆的朋友作鉴定,几经转折,书才到了我这,我认定此书是《永乐大典》,所以才写了那封信。专家们边听边翻阅此书,发现书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裁去做鞋样。”
“啊,一部宝书,裁了做鞋样?!”小紫又坐不住了,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