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是想把杀手锏留在决胜时刻,第三节开始,化院的教练并没有派张李上场。
敌不动我不动,刘川枫自然也被摁在了外院男篮的板凳上。
场上激战正酣,场边,刘川枫也看得饶有趣味。
这些院队的业余球员,之前可能只是篮球爱好者,有些人连基本的胸前传球都做不到,经常让陈彦宇、陈智彬、郭师琛这几个水平比较高的球员为他们擦屁股。但是,他们的理解力与执行力都非常高,场边教练喊出来的战术,他们能立即理解消化,贯彻落实,绝不拖泥带水。
因而,纵使球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双方依然在场上打得有板有眼,每一次进攻都是合理机会,每一次防守都尽量有章法。
这一点让刘川枫非常之佩服。
三节战罢,双方战至45平,化院郭师琛单节8分,外院双陈合砍10分。
45平,这对于新生杯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了,很多比赛整场都打不了这么高。
当然,这得多亏了刘川枫与张李两个校队队员第二节在场上刷分。
第四节伊始,化院男篮的教练还没有把张李拿上场的意思,反倒是派了几个本场比赛还没上过场的球员登场,为己方主力多争取一些休息时间。
这些球员在场上的打法非常简单粗暴,他们在进攻端极致放缓进攻速度,反过来在防守端则相继利用篮球装备的主动技能制造压力,反正整场比赛里他们获得的上场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主动技能的冷却机制对他们而言形同虚设。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拖。
这样的战术并非是化院教练的原创,而是职业赛场上老生常谈的安排,可惜新生杯男篮板凳席末尾的球员可不比那些万中挑一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他们有些甚至是被同学拉来凑人数的,根本就不会打篮球,在场上晕头转向摸不着北,主动技能也捏着烫手一样仓促扔掉。
无奈,化院教练只得立即叫个暂停,把主力和常规轮换球员交叉着往上派。
相比之下,外院男篮的李徇辙教练显然要更加专业,他年轻时候就是燕大外院男篮的主力球员,去法兰国攻读博士时还参加过欧罗洲的大学联赛,球场履历还算丰富。多年的实战经历让他能够实事求是,不照本宣科,把还不经用的球员放在场上不仅是对球队不负责,对球员的自尊心也会造成伤害。
第四节上半节,由于双方教练理念与经验的差异,外院利用开节的时间迅速建立起比分优势。
看着8分的差距,化院教练心里着急,只好抓紧把张李派上场。
此时距离全场比赛结束还有7分钟,这就意味着张李要在终场2分钟前下场。
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李徇辙教练并没有像他之前所说的那样,把刘川枫的上场时间与张李对齐。
“阿彬!换!”
教练一声令下,陈智彬与防守张李的外院球员进行换防,与对方场上毫无疑问的箭头人物直接对话。
在刘川枫眼里,陈智彬无论是资质还是技术都是两支院队30名球员里最顶尖的,这次换防的决策也确实给张李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
可惜,业余爱好者的成色毕竟是不如特长生,张李在投篮受到干扰后,立即调整进攻思路,仗着娴熟的控球技术多次往篮下禁区杀,不是博得罚球,就是为短粗送上助攻。
终场前5分钟,随着瘦麻杆被吹打手犯规,比分出现了再一次扳平的可能。
52比54。
化院罚球。
趁着死球,李徇辙教练叫了一个暂停,喊刘川枫上场。
他特意走到刘川枫的身边,用只有刘川枫听得到的声音吩咐道:“川枫,防好对方的体特,多给队友传球。”
刘川枫上半场在内线作威作福欺负化院短粗中锋的画面估计不是他想看到的。
随刘川枫一起上场的还有包括陈彦宇在内的外院其他主力球员,加上已经在场的陈智彬,外院赫然是摆出了自己最强的阵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