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甚至把“抗美援朝”之战视为我国立国之战。
现在来看,这样的重视实在是挺合适的。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西方阵营大肆鼓吹中国崩溃论,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卖力气。
可惜事与愿违,他们越是唱衰中国,中国前进脚步越是顺畅。
他们为什么针对中国?
先说说中国吧。
其实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自古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中期,近200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
中国从未长期地和另一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过,因为中国从来就没碰到过大于中国的社会。
很长时间内,中国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在众多方面都表现优越,是周边国家学习的榜样。
那时,外国使者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或谈国事,而是“前来领受圣上的文明教化”。
皇帝也从来不与其他国家元首会晤,皇帝接见他们只是一种礼貌和恩德……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都非常之高,当属皇家贵族。
只是200多年前,西方进入工业社会,迅猛发展,中国没跟上这一步,才落后了。
因为落后,又挨了打,所以从领先大国变成了破落穷国。
穷,日子就不好过,就被人看不起,就时不时受欺负。
所以当战争结束,社会稳定之后,中国自然是要拼了命地往前追。
***早就说了:发展是中国的最大战略。
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否则兵荒马乱的,我们就没精力也没心思搞科研,搞建设,对吧。
所以邓公还有两句话,非常英明:
如何处理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强大戒心?
——不要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
外交活动要以趋利避害为主,不为自己树立对立面,越发展越谦虚。
为了赢得发展的时间,这些年中国付出了很多。
忍下了很多气。
花出去了很多钱。
向几乎所有国家示好。
不断地跟全世界解释、承诺我们不称霸。
而这一切,换来了相对平和的国际环境。
中国抓住机会,向前狂奔。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就有目共睹。
1980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有自行车的家庭都很少。
现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小汽车,人们发愁的早就不再是吃不上饭,而是减不下肥。
1985年中国的城市街景什么样?
满街自行车,人们衣着朴素土气,满眼蓝色......
三十多年后的中国城市又是什么样?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派繁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其实不用照片,中国的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都能清晰地感觉到生活在迅速地变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