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先到了旭日小学后,因天气炎热,湿了一后背,连忙开了学校大门,走到教室的走廊上。他习惯性地往教室里瞧了一眼,教室里的座椅整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桌子上已落了灰尘。
他又往前走了两步,抬头往教室里张望,见到黑板上的字还没有擦,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我的祖国。”
他还记得这是放假之前上的最后一堂课。
上这节课的时候,他跟孩子们讲了国家的历史,还讲了许多民族英雄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沉浸在一个个故事里,他还记得孩子们的眼神,那是对先辈们敬佩和崇拜。周子先想到这里,嘴角微微一动,微笑了起来,这是他的教育方式,从不拘泥于书本,他要做的是唤起学生的爱国心,激起学生的对梦想追求。
他不觉得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必须要好多的文化,认识好多的字,他认为让培养孩子们的情怀才是重点,这一点是与县里、镇里的老师不一样。
周子先离开走廊向住处走去。
他住在学校的最里面,一间二三十平的小房间。房间很简陋,有一张不大不小的木床,一张靠椅和书桌,墙上挂了画,是一张外国贴画——《向日葵》,这幅画是一位故人送他的,十分的珍贵。房间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各种类型的都有,这些书已经跟随他也有些年头,有些是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另外一些是托朋友寄过来的,还有些是让母亲从家里寄过来的,这些书让他度过了许多次困难的境况。
他从小就爱读书,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十分珍惜这些书,除了画画,可能没有什么比他这些书更重要了。周子先在抽屉里找到画笔,又去墙脚翻出画板,画板上积了厚厚的灰尘,他轻轻地擦拭了一遍,擦不干净,又去找了块抹布。
收拾好这些,周子先锁上房门,出了小学。他回过头一看,学校操场上的草长得茂盛,在炎热的太阳底下,绿的发亮。没有老张和孩子们在学校,校园格外的冷清,草地上的不知是谁家的几只鸡飞了进来,正在不停地扣着泥土,似乎发现了什么重要东西。
校门口的稻子已经收割完了,留下一大片整齐的稻草,田里还留着人踩踏过的横七竖八的脚印迹。
周子先刚走出学校大门,一个年轻伙子正蹬着自行车朝着这边来。小伙子一边蹬着自行车,一边喊周子先:“周老师,周老师,您等会儿。”
周子先见小伙子叫他,停住脚步,留在原地等他。
周子先认识小伙子,是牛行村的李三平,大家伙都叫他三儿。他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西城公社的各个大小村庄,负责寄送邮件。
李三平近了,周子先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打趣地说:“三儿,有什么好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