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初识
城西有个村子叫道佑村,那人所说的煤矿就在这个地方。此前,道佑村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村子背靠大山,江河环绕,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通往道佑村的路是条古道,少说有好几百年历史。古道两旁都种满了竹子,一眼望不到尽头。道佑村之所以叫道佑村,是因为村里有座在古灵市出名的道佑寺。听说这个寺庙比道佑村的建立还要早,道佑村的取名就是因它而取。道佑寺的香火靠着周围村民,常年不断,道佑村的人凡有个灾祸,都来寺庙里烧香拜佛,以求福佑。
可有一天,一位不知哪来的专家在这里发现埋在地下的煤矿。没过好久,这个惊人的消息就上了古灵市的报纸。随后,道佑村进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人进来视察,发现了道佑寺,二话不说叫人抓了农宣队的人关了起来,说是封建迷信主义,而后在村里大肆宣传,最后拆了道佑寺,推了寺里的古塔,连庙里的和尚也给赶了出去。
道佑寺的村民敢怒不敢言,民不与官斗,况且那一顶又一顶的罪名帽子,谁都不敢戴,只好忍气吞声,眼睁睁的看着道佑寺在村里消失。
更可怕的事在后面,自从挖煤的人进来了,这里的环境完全变了样。树被伐了大半,只剩下山顶一片的还没长起来的小树,水也不清了,空气里总有一股说不清且难闻的味道。唯一留下的只有那片竹林,时常让进村的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会进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周子先和李景平进村的时候就产生了这种错觉。等他们进了村,看到道佑村是这幅光景,大为吃惊。
子先说:“这可能都是煤矿惹的祸。”
景平说:“我看也不全是。”
子先问:“怎么说?”
景平说:“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自然环境也会随着改变。你看我们村子那口井,老人们都说那井水远比不上以前了,其实,井还是那口井,水怎么会变呢?变的是人。”
子先说:“变的怎么会是人呢?我看就是水质变差了。”
景平笑了笑说:“子先,你好歹是个文化人,竟然还有你不知道的?”
子先说:“孔夫子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当然也有不懂的事。”
景平说:“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但我在想老人们说水变差了,是不是他们人老了,味觉淡了,尝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年纪的时候那么有味道。”
子先点了点头说:“你这话也有道理。”
两人谈着笑着进了村子,过村头桥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在河边洗衣裳。
他们走过去打听。
子先问:“妹子,问一下你们这有座煤矿,你知道怎么走吗?”
那女孩留着一头乌黑头发,编成了一股大麻花辫,细眉圆脸,一双清澈眼睛,长相虽不众,却十分秀丽,气质与常人家的姑娘有些不同。姑娘停下手中的捣衣棒,有些紧张不安地说:“我......我不知道。”
景平问:“难道你不是这个村的人?”
“是了!”
“那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周子先好像看出了女孩的心思,笑着说:“妹子,你放心,我们不是什么坏人,我们是来找人的。”
周子先又把李国平的事耐心地跟她说了说。
姑娘听后,再次谨慎地打量了他们一番,然后给他们指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