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会在国家危难之时,或者大义面前挺身而出,伸张心中的正义,根本没想过会不会因此丢掉性命,甚至于对方领不领情。
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傻。
但在朱见深看来,这才是为什么世上芸芸众生十之八九都是普通人的原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愿意舍身取义!
或许此言用在这场朝会上有些过了,但朱见深还是从那些皮肤黝黑的武官脸上,从他们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样东西——心中的正义!
朱见深深吸口气,镇定的道:“那孙爱卿以为朕如何处置这些反贼比较合适?”
其实吧,这些所谓的“反贼”抓都被抓起来了,怎么处置都是皇帝一句话的意思,可问题是,朱见深居然撇开这么多文官,去询问一个武官的意见。
这让天下文官的偶像,帝国内阁首辅李贤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不想说都得出来说两句:“臣肯请陛下三思,如果放了这些反贼,则君威何在?要这律法有何用?别有用心的人只会以为陛下软弱可欺,到时候纷纷仿效门达之举,后患无穷!”
彭时附和道:“陛下,谋反乃十恶之一,常赦所不原,祖宗之法不可违啊!”
喜欢观望的陈文也不甘寂寞:“陛下,怀宁侯虽有平叛之功,可反贼就是反贼,如今怀宁侯反过来替他们求情,居心何在?”
“你!”
孙镗差点被陈文气得喷出一口老血,胸口剧烈的起伏着,还好身边有几个武官及时扶住了他,这才没有倒下。
“够了,朕没说要放过他们!”
朱见深揉了揉眉心,看来这些人是根本不会给孙镗说话的机会了。
他很清楚,谋反在历朝历代都是重罪,如果依据《大明律》,除参与者会被凌迟处死外,他的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皆斩,死的人怕是得有成千上万!
其实就算这些人真的参与了谋反,朱见深也不可能因为他们,杀掉那么多无辜的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李贤等人明显已经察觉到朱见深语气之中的不悦,所以不再言语,朝会一时陷入诡异的寂静,而身为臣子又不能直视君王,因此文武百官俱都低着头,等待朱见深开口。
但若是皇帝的处理方式不够妥当,他们之中许多人将不再沉默,尽管很可能会因此被拖到午门前挨一顿廷杖。
说真的,朱见深也挺害怕那群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亡命之徒”,本着不想得罪的原则,他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道:“锦衣卫指挥使门达谋逆一案,着旨东厂立即彻查,凡参与者,上官皆凌迟处死,至于属下那些被蒙蔽的乱贼,全家尽数流放至九边镇戍边,除非立下不世之功,不得迁回。”
门达谋反的事还没有完结,一般情况下,这后续工作都是由锦衣卫料理的,可这次出问题的刚好是锦衣卫。
所以为了避嫌,加上朱见深也不放心用,就只能动用东厂了,这个在后世和锦衣卫齐名,风头甚至盖过前者,同样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的机构。
全家流放,世代戍边,这样的处置结果也就比死罪轻一点。
皇帝已经表明了态度,似乎并不强硬,也没有一意孤行,这让李贤、陈文等人松了口气,只要朱见深不跟他们文官处在对立面就好。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吗?”
朱见深觉得他这个皇帝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如果再有人反对,就真的无可奈何了。
事实上,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要是真把皇帝给得罪了,当廷治罪还好,就算被打屁股,再怎么也能混个直臣的名声,可若是被皇帝给记恨上就完蛋了。
“吾皇圣明!”
文武百官齐声呼道,出班的大臣,此刻也俱都回班。
朱见深松了口气,而此桩事了,他接下来要着手的事就简单多了。
反贼处置完了,剩下的,自然是奖赏那些救驾有功的将士,即论功行赏!
稍后朝会结束,圣旨就下来了。
朱见深很大方,该升官的连升好几级,该赏钱的要用麻袋来背,至于那些阵亡的禁军将士,他更是直接给其家眷赐府邸、土地、甚至追封爵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