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哲问道:“这百济国是什么情况?”
杜利说道:“要说这百济国,先得从扶余人说起。”
扶余人,出自濊(音HI,四声)貊(音MO,四声)。远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即华夏人,亦即炎黄同盟,自陕西东进,在河北击败了蚩尤集团,战败的蚩尤集团分头南逃和北逃,其中北逃的,跑到辽东,与当地一些民族混合,形成了濊貊人、东濊人、沃沮人等民族。
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扶余人从秽貊族氏族部落阶段,进化到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夫余王国(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附近),兴盛后的夫余,共有8万户,大体分布于东近后世张广才岭与挹娄接壤,西至后世吉林省双辽县至白城市一线与鲜卑相邻,北达小兴安岭以南的松嫩平原,南抵后世辽宁开原县北。
汉武帝时期,自辽西郡、辽东郡出兵,吞并了朝鲜王国,在半岛,自北至南,设立了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扶余王国位于玄菟郡以北,为玄菟郡的附属,扶余国王的印章,由汉帝国发给。
西汉后期,汉帝国将汉四郡并为两郡,即,玄菟郡、乐浪郡,其中,玄菟郡郡治后撤到辽东,乐浪郡郡治仍为平壤。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扶余王国中断了与中原的联系,东汉建立后,又恢复联系。东汉帝国通过玄菟郡控制扶余王国。
在西汉末年的混乱期,扶余王国的一位王子高朱蒙,在王室内部斗争中,遭到迫害,被迫南奔,逃到玄菟郡的高句(音GO,一声)丽县(在今辽宁本溪),与那里酋长的女儿昭西奴成亲,于建昭一年(公元前37年),在那里建立了高句丽王国,因而以高为姓氏。高朱蒙,是为高句丽的开国之主东明圣王。高句丽,亦即高氏高丽王国,建国以后,北抗扶余王国,同时,向南大力发展开始向朝鲜半岛扩张了。半岛东部的东沃沮人、东濊人等一系列民族,皆被吞并。
高丽王国向南扩展之后,高朱蒙留在扶余王国的长子高儒留,也已长大成人,前来投奔,于是,高朱蒙立他为太子,而昭西奴为他生的两个儿子,次子高沸流、三子高温祚,情知今后将无立身之地,于是,离国南下,率领部分臣民来到来到半岛南部到达朝鲜中部的带水(汉江)流域,温祚在慰礼城(首尔)建城,并立国号“十济“,后改国号为“百济“。起后代或作尉仇台,汉代辽东太守公孙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他的国家逐渐强盛成为东夷中强国。百济与我大汉联合先后吞并了54个国(部落或者村)。54国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家。百济国实力大增,有民十万余户。百济上层为扶余人,讲扶余语,使用汉字,下层为马韩人,用马韩语,无文字。
“前些年又打败了之地,除了北逃的高句丽,还有什么势力?”卢循问道
“在百济的东边还有两韩,辰韩和弁韩,原来各有国(部落或村)12,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国组成,一个斯卢国吸收吞并了其它国发展成新罗。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12国组成了伽倻。高句丽强势之时两国和百济联手一起对付高句丽,现在百济强势两国联手和高句丽一起抗衡百济。杜灵回复道。
“如此说来,现在这辽东最强的是百济?”卢循有问道。
杜灵点头道:“正是,百济还联盟同讲扶余语的倭国,从东西两边压制新罗,伽倻。”
爨哲惊讶道:“倭国?”
卢循解释道:“朝鲜半岛以东航行多日便有多个大岛,岛上有数个小国,统称倭国。”
爨哲没想到这个时代日本人已经开始参与了朝鲜半岛的争霸战。笑着说道:“没想到小小的一个地方居然有如此多的势力,不知道带方郡我汉族军队战力如何?”
杜利道:“百济虽然强势,但不敢把全部力量都用来对付我们。上次进攻高句丽发兵3万已经是极限,且有我带方、新罗配合。目前带方军2千,自保还可以,如果要进攻征发带方成年男丁或许可以一战。我带方汉人,平时耕种,战时皆可上战场,家里都备有兵器。不过一旦战败,我带方郡将不复存在。武器上也没有爨大人的桃军武器锋利。”
爨哲想了想说道:“我们这次来的水手加军队也不过2千人左右,要正面交战取胜太难,只有智取。孙将军,你有什么办法。”
爨哲一行人登陆带方前就把孙恩封为陵江将军,以显示船队的强大。孙恩想了想道:“我上次去过百济王城,带水水深且水面宽广,如果我们沿着水而上,在百济王城外的江面引诱对方出站,用我船上的弩箭击杀之,也许可以出奇制胜。如果不行,我们从水面撤退,也没有什么损失。”
卢循自幼也在海边长大,熟悉水战和桃村的船队实力,说道:“此法可行,进可攻,退可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