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卫嘛,毕竟是荆国公王光兴盘踞经营多年的地方。虽然王光兴投降了清廷,但时间尚短,地方上还未被清廷建立稳固的统治。
而且,施州地处湘、鄂、川三省交汇处,境内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齐跃山脉等组成的山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明军的生存也是相当有利。
但李岳却不想停下来,更不想把此地作为根据地经营。
可暂时的生存,并不能解决沉重的危机。
别忘了,茅麓山的李来亨所部,还在遭到清军的围困攻打,最多也只能坚持几个月。
所以,李岳要继续打击清军守卫空虚的地盘。一来可以扩充实力,二来可以造成影响,吸引茅麓山的清军,为李来亨所部赢得时间和机会。
帮人就是帮自己,李岳想得很清楚。如果不是李来亨所部的坚持抗击,吸引了三省清军的大兵集结,哪有目前这支部队发展壮大的机会?
就是对日后的发展方向,李岳也有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向西入川,利川、忠县、万县、丰都、涪陵……如果可以,他要一直打到重庆城下。
向东入湘,进逼宜昌,也是一个选择,但却不是最好的。因为茅麓山的清军离得不远,赶来支援比较快速。
向南则不加考虑,那里是少数民族的土司管辖区,象容美土司,并不利于明军的发展,倒是地方情势复杂,很容易发生冲突。
至于再回头向北,渡江攻打大昌、大宁、巫山、夔州等地,李岳觉得离茅麓山清军也是太近,也没有比较象样的水军,困难不小,暂时不作考虑。
想着想着,李岳的头脑迷糊起来,不知何时,在轻微的鼾声中,他进入了梦乡。
……………
夜色笼罩着小村落,那是李岳李大头的家乡,巫山县的金坪村。
村子两里外的山林中,蓦然闪现出几个人影。先是远远地眺望,又低声商量了一番,才有两个人出了山林,小心翼翼地靠近村落。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逃出茅麓山的陈青山和小贾,后面则是同村的几个民伕。
也幸亏李岳在前边不断杀戮清军,使得沿途的清军或亡或逃,没被李岳碰到的清军得到逃兵的报信儿,也是缩回营寨,加强戒备。
即便如此,陈青山等人也是晓宿夜行,尽可能地挑偏僻无人的小道,历尽辛苦才逃回了村子。
“陈叔,咱们不会被再征伕了吧?”小贾心中忐忑,走向黑乎乎的村落。
陈青山心里没底,但还开口宽慰道:“官府知道什么,咱们就说服完役回来的。十多万的民伕,乱哄哄的,谁能记得那么清?”
小贾心里稍微安定了些,说道:“要不,咱们回家收拾收拾,逃到更远的地方去。”
陈青山点了点头,可又叹了口气,说道:“背井离乡,哪是那么容易的。好在,托大头的福,咱们有了点盘缠。”
小贾嘿嘿笑了两声,下意识地捏了捏腰间硬硬的东西。李岳藏了两次银子,都被小贾找到了。
现在,小贾的身上已经有六十多两,分成了三包。他和陈青山商量过,决定两人各留下十几两,就算是借的,以后一定要还。
而有了这十几两银子,陈青山和小贾对逃难都有了点信心。
靠近村头的大树,两个人停下脚步,张望了一会儿,才往村里摸去。
古代的人们都休息得早,特别是这样的穷困村子,老百姓能省就省,可舍不得点灯熬油。
两个人就着朦胧的月光,走过十字街的大石碾,便看到了关门闭户的铁匠铺。招牌已经掉下来一半,风吹过,晃动着发出响声。
陈青山的喉头动了一下,既激动又有些担心,迈步走过去,轻轻拍打着门板。
好半晌,里面亮起了微弱的灯光,踢跶的脚步声来到门前,一个警惕又害怕的女声问道:“谁呀?”
陈青山一下子松缓下来,老婆还在,没出事儿,太好了。他的嗓子有些发哽,好容易才发出声音,“是我,青山。”
里面的人好象也惊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又发出询问,陈青山再次回答确认。
哗啦,哗啦,急不可待的抽拉门闩声响过,木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了,一个头发散乱、披着破袄的女人出现在门口。
陈青山闪身而进,又冲着小贾一招手。
昏黄的灯光下,陈青山和婆娘四目相对,蕴含着思念担忧,以及千言万语。可那时候不时兴拥抱亲吻,都很保守矜持。再说,还有小贾在呢。
“婶子,村里还消停吧?”小贾开口问道。
婆娘这才缓过神来,抹了抹眼角,说道:“自从你们被强征走,也没再过兵,村子里没再闹腾。就是没了男人的那些家,日子过得凄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