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诸侯还没见到纣王,就先来打点纣王宠臣费仲、尤浑,希望他俩在纣王面前美言几句,大家都是如此,可就有一路诸侯,偏不信这个邪,就不肯去巴结费仲、尤浑这俩大奸臣。
不去巴结怎么办?好吗,送礼的人是谁?费仲、尤浑没记住,没送礼的人是谁?费仲、尤浑可就一下子记在心上,这位刚直的诸侯不是别人,妲己的父亲,北伯侯崇侯虎麾下,八百镇小诸侯当中的冀州侯苏护,苏护没送礼,费仲尤浑一下子就火了,这是没把我俩放眼里啊,没放眼里怎么办?当下怀恨在心,然后伺机报复。
俗话说的好,宁罪君子,莫罪小人,君子,就不是主张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人,向来不会跟你斤斤计较,可小人不同,讲究的就是眦睚必报,并且不择手段,如今冀州侯苏护得罪了费仲、尤浑这俩小人,跟费仲、尤浑俩小人有仇,按理,费仲、尤浑应该将其极力打压并可劲儿陷害才是,可奇怪的是:
纣王接见四大诸侯结束,移驾便殿休息,休息之时,又把费仲、尤浑传进偏殿,提起打算在全天下选美的事儿,全天下选美,纣王七年,女娲宫降香回来之后,纣王就曾经提起过,但被首相商容等劝止,如今纣王又旧话重提,于是,费仲俯伏奏了。
“首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旨,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复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切为不可。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
劝纣王停止天下选美,只招妲己一人进宫即可,可问题是,苏护因没送礼得罪了他,他一直想要报复,如今却先举荐苏护女儿苏妲己进宫,从多次试图选美可以看出,纣王有点寡人之疾。
给一个好色的人举荐个大美女,当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费仲跟苏护有仇啊,如今努力举荐妲己,就不怕妲己与纣王二人如鱼得水,琴瑟和谐,导致妲己当了纣王的家以后,对他下狠手报复吗?如果真有这么一出,费仲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费仲、尤浑能得到纣王宠信,没点脑子简直是不可能的,他们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犯下如此糊涂的错误?
纣王想当苏护的便宜丈人,苏护当时就翻了脸,直接将纣王骂成亡国之君,大不敬孰过于此,纣王也很委屈,寡人我还啥事都没干呢?事实证明,让君王委屈可不是小事,那是要杀人的,所以,纣王勃然大怒,大呼左右,将此贼拿下,送有司勘问正法,这时候,谁能救苏护呢?
苏护的顶头上司崇侯虎,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崇侯虎连费仲、尤浑这等小臣都可着劲儿的巴结,你还能指望他为属下一个小诸侯跟纣王翻脸,商容、比干、黄飞虎,呵呵,别说没交情,即便有交情,此刻也不再跟前,远水难解近渴啊。总而言之一句话,若非奇迹发生,苏护是绝对活不下去了。然而,关键时刻,奇迹真的发生了?费仲、尤浑俯伏奏曰:
“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道陛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感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进贡宫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一句话,不要杀,赶紧让他把女儿妲己送进宫来,费仲、尤浑跟苏护有仇,此时让纣王杀掉苏护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他们呢,居然出面给苏护求情,中心意思还是一句话:送妲己进宫。
有了费仲、尤浑的劝说,纣王果然不杀苏护了,而是敕令苏护迅速归国,赶紧送妲己进宫,从这个层面,费仲、尤浑相当于苏护的救命恩人,可苏护呢,逢人必称此二人是佞臣、贼子,一说起他俩就咬牙切齿的痛恨,好像不这么说,不这么做,显示不出自己是忠正之臣似的。
就连费仲、尤浑到纣王面前说情,饶他一条小命,也被说成是另有奸计,讨厌一个人就能讨厌到这般地步,基本上否定他的一切,苏护对费仲,对尤浑什么态度,已经非常清楚,可费仲呢,也不知图个什么,依旧在帮助苏护,举荐妲己进宫的道路上不懈的奔走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