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己的内容”,就是文章中所透露和记述的作者本人的“思考,境界,心态,修养”。
借这个论述,也一起谈谈现在很多网络小说的模式,即借各种文化比如佛教道教等的内容,编造一个世界出来,然后在这个世界里用自己仅仅是门外汉的笔法写出小说。这种小说,趣味而已,内涵不足,作者自己的东西实在太少,比较空。顶多是被书中一些感人的情节吸引,算不上精品。
大唐双龙传则是拥有黄易大量的内涵的精品小说,将中国的天人思想和境界吸收为自己所有,再极其自然的溶入小说中,如此产生的文章百读不厌,哈,凡是读过大唐全文的,重看一遍绝没有枯燥和不堪的感觉。这就是黄易真正的自己的内容,也是他远胜其他现代武侠小说作者的最可贵之处。
大唐里的普通人物的武学境界就不消说了,凡如可达志的狂沙刀法等等,都是黄易个人修养和识见所能够创出来的,并且让人产生有会于心的感觉。重点来说说几个主要的人物和境界设定。
寇仲的井中月,星变,及至后来的井中八法。
井中月这个境界是最早启发他们的武学的一个境界,其实,很多人都有同样看到井中月,水中花,甚至我们也可以看到浏览器中的网页(浏览器=井,网页=月亮的倒影),这些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寻常的自然存在,然而两人却能从中感悟出一个无我无念的境界,确实是他们的慧根,还有就是长生诀对他们的更易,非常难得。关于境界方面,最难得的不是你学习了多少,更不是你会说多少智慧聪明的话,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场合,都能从所感知的世界中感悟到另一层深刻的存在,从平凡的存在体悟真正的智慧,此方可称为大智慧。所以很多宗教内容都有这个说法,就是向你的心中寻找答案,你就找得到。星变则有弈剑术的内容,在傅采林部分再详谈。井中八法,则已经完全驾临于井中月的境界之上了,成为以心御武道的高级武学内容。然黄易在设置这些的时候是多么的自然与和谐啊,尤其是井中月的境界。这个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我都可以尽量按这个方式来安定自己的心的,放在大唐里不过是有了武学和内力的辅助,实际也是这个境界对武学和内力的影响力使他们超越一般人。同样的,这个境界可以用来影响你的心情和思考,“兵荒马乱”版青玉案兄写了一篇“软历史的读法”,提到了黄易作品中的“可操作性”内容,这里的井中月境界正是可以提供我们在生活中操作的内容。这些,却都是黄易本人的修养所造就,来不得半点含糊。试问若黄易连这种保持无我定境的修养和智慧都没有,如何能信手拈来一个“井中月”,而且让每个人读的时候身临其境呢?若是普通的小说,就算听说过风动,帆动,水动,月动之类的譬喻,也将仅仅是以一个心法代替之,成为主人翁所谓的高超的武功的解释,这样的文章,看起来不仅乏味,更难让人溶入,顶多是看一场故事罢了。黄易在这方面的成功之处,该是我们这里有志于写玄幻小说的朋友应多多借鉴的哦。
傅采林的奕剑术和浪翻云的覆雨剑
这里的弈剑术应该只是一个道理的应用而已,算不上境界。在我看来,傅采林的最高成就绝非这个简单的弈剑术,而是他从开始研究奕剑术的时候对自然万物中的细微道理的穷究(正是使用奕剑术所必须花的工夫,只有在能够瞬间掌握所感知的环境和对手的一切,才能以奕剑术破之),从而使他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和境界中,那就是:感知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美。这个境界,也惟独有他这种对自然存在极其细微的体察和穷究所能得到的,譬如井中月则更多的是晋升到一个无我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的感知不受自我主观的影响,不受这些低级杂念的干扰,这个井中月的状态不仅仅是如实的反映客观情况,而是到达一个新的意识层次,抛弃人原来有的纷乱杂念而进入一个新的意识层次,从而才可将自己溶入客观存在中,由这个层次的意识提供自己对周围的感知。(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