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役隋军大胜,杀敌四千二百余人,斩首亦是四千二百余级,没有俘虏——这是史万岁坚持下的结果,本有数百俘虏,最终全部被屠杀,计入战果之中。己方死七百六十四人,伤一千三百余人。阿波可汗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之下落荒而逃。
以三千骑兵加一千运粮兵,对突厥五千多近六千大军,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毫无疑问是一个奇迹。晋王杨广充分认识到了士气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冷兵器时代的士卒并无十分强烈的信念支持,在占上风或旗鼓相当之时,若士气高涨,每一个士卒都可能成为骁勇善战之人;但若惊慌失措,士气低落,原本强悍的士卒亦可能变成一团散沙,乃至溃乱,形成兵败如山倒之势。
此次战役便是如此,突厥大军本来在人数上占优,战力也颇为强悍。隋军虽然经过一些训练之后战力有所提升,但对比突厥骑兵应该还有不小差距。但突厥大军先被史万岁一阵虚张声势,士气已为之所夺,接着在王秉烈的疑兵之计下,以为陷入重围,更是心生畏惧。本以为勇士烈忽古必能获胜,谁料竟被史万岁雷霆一击,一招毙命,而且在突厥军眼中,史万岁仅仅是隋军的一个普通戍卒!
这直接造成本就士气低落的突厥大军心理崩溃,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当隋军趁势发起强攻之时,绝大部分突厥士兵心中已只剩下如何逃跑这一个念头,不可避免地,原本隋军拼尽全力亦未必能赢的一场战役,演变成一次一边倒的屠杀。
史万岁对烈忽古的单挑,让晋王杨广大饱眼福。他原本以为自己将史万岁留在了晋阳,原本历史上的那场著名单挑将不复出现。却没有想到误打误撞,这场单挑还是发生了,而且与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
同时,杨广心中又隐隐有些不安。因为在他印象中,原有历史中这场单挑是发生在数年之后的,如今却提前了这么许多。而且战役最后的结果也发生了变化,本来的双方议和而退变成了隋军趁势攻击并大胜。自己来到这个时空之后,似乎也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却已经引起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实在是出乎杨广的意料。
他倒不是担心历史的变化,因为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就意味着历史必然发生变化。只是无端地对不可预测的将来有了些敬畏乃至恐惧之心。历史上的杨广是通过夺嫡的手段登上皇位的,甚至盛传是轼父登基的。以后自己将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杨广对此竟不敢深思,也不愿深思。但这个疑问却一直缠绕心头,令他困扰不已。
这场战役也使得史万岁和王秉烈对彼此的看法发生了一些转变。史万岁见王秉烈在关键时刻领兵来援,还能想出疑兵之计,对此战胜利立下了不少功劳,还算是有头脑之人,便觉得此人似乎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王秉烈更没想到史万岁如此勇猛,对他的看法便也大大改观。再加上胜利的喜悦充溢心头,两人竟破天荒地没有再针锋相对,甚至连此次打赌谁胜谁负也没有深入追究了。
这无疑是晋王杨广所乐见的。他本就觉得史万岁与王秉烈虽然脾气都很臭,但史万岁勇武过人,胆大妄为;而王秉烈却擅长兵法,心细如发,两人的性格似乎是天生互补的。如能糅合两人带兵之法,必定能将自家的近卫军训练成虎狼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