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师胜利返航。高丽之事既了,此后只需派出千人队护航,以对付沿途的海盗。由于水师的成本高,消耗大,护航的水军逐次递减,从一千人到八百人,再到六百人,最后固定在四百人。北地河湖港汊不多,北方人大多不习水性,因此水军的规模无法快速扩大。有限的水军要形成战斗力、威摄力,唯有发展火器,火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火器制造不易,火药的供应也很不便。弹药来自西北,用一枚少一枚,需长途跋涉才能接济。为解决火器、弹药问题,西北技师进入山东,在原先炼钢和试制火药之处,开始炼钢、炼铁,生产火器弹药,短期内还出不了成品。
北部海域路程较短,往返较快,补给便捷;南部海域路程较长,往返耗时,补给不便。先安北海,后定南洋,由近而远,是为上策。
金军南侵后,北方混乱,许多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北方海域同样海贼出没,经常打劫渔民和商船。山东水师欲南下与赵构的水军争雄,必先肃清北方海域。张荣、徐文因时制宜,制定了剿灭水贼的计划。计划包括二个部分:
一、凡提供水贼行踪者,予以重赏;弃恶从善,改投官军者,宽大处理,还可论功行赏。二、以八百人的水师沿渤海、黄海海岸巡弋,搜捕贼寇,见贼杀贼,无贼则报平安;另派几支小股机动部队伪装成商船,引蛇出洞,聚而歼之。双管齐下,措施得法,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北方海域已基本平静。
北海已平,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是打通南方海道。南方的赵构有水师数万,北运的货物,大多在东海海域被赵构的水军截下。山东水师此番南下,即是讨回公道,保护南面的海上生命线。
1128年八月,张荣率军从海州(江苏连云港)出发,直下崇明,来到长江出海口。张公裕的水师自通州(江苏南通)而来,二军在长江口相会。
张荣派人知会张公裕,北军南来,并非与南军交战,乃是进剿海贼,保护海上通道的安全。自张俊与晁盖达成协议以来,张公裕的水师即已退回长江下游靠海处,在长江和东海之滨练兵巡弋。北军既已表示善意,张公裕也未留难,任其自去。
水师继续南下,泊驻浙江外海舟山群岛。苏湖熟,天下足,虽然中原战乱,浙江还算是富庶的,粮食补给问题不大。此处扼东海要冲,距离江淮后方根据地盐城也比较近,遂决定在此驻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