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是丹田内生出一股气流,无色无味,无影无踪,是万物储存于身的精气,无论花草树木,还是虫鱼鸟兽皆有。
能感知,则无需言明,反之则……”
鱼跃龙门的典故,老村长自然不知道,但与之相近的道理却通。
意思是感知灵气这道门槛,犹如黄河龙门,跃之成龙,不过凡鱼。
“若是如此,为何越早练武越好?感知不到灵气岂非白费功夫?”
武歌的话让禹王洵频频点头,并非他的话有道理,而是武歌有继续追问的心,说明他不是对修炼临时起意。
“大哥……”
对于自家大哥突生进取之心,禹王穆自然面露喜意,搂着武歌的肩膀道:“幼时大体心思澄净,辅以肌体锻炼,加上长辈牵线搭桥,基本都能感知到灵气,往后的路就要看后辈的造化。”
言罢,指了指自己道:“幼时筋脉富有弹性,拉抻开拓会更容易些,筋骨方面也能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地步。”
武歌听明白了,禹王穆说得在理,筋脉自己不甚懂,但是孩童幼时拉抻筋骨,的确会比成人容易许多,诸如劈叉下腰,有些更能做到杂技演员般程度。
“那我该如何做?才能感知到灵气?”
“似你这等年岁着实太晚,只能靠身心力竭之法,方能再造!”
禹王洵将话尾接过,磨蹭着下颚寸须,看着武歌面露神秘的笑容,看得武歌不免接连后退,口干舌燥道:“叔叔,有话好说,别直勾勾看着小侄……”
……
正值烈阳铺面,巍峨陡峭的峰岳其势连绵,周围皆是峻峭的危崖,各座群峰隐于云雾中飘渺不清。
近看如云雾弥漫,远看如仙人勾就的奇妙山水,满山都是郁郁苍苍的林木,林中溪水潺潺,绰约而多姿,耸峙的岩石如同翱翔于天的神鸟俯瞰云端,回声的神韵更是令人心向往之。
其中最为人注目当属形似老翁倚石饮醉的山峰,垂着一条臃肿的青藤,而且尾部还带着形似葫芦状的山石,就像醉酒翁吊儿郎当拽着酒葫芦尾。
就在这巍峨的峰顶上,一人端坐,一人直立,正是禹王父子俩,然而却不见武歌踪影。
禹王洵负手闭目养神,在烈日的照耀下更显威严,虽身着粗衣布履却更显豪气干云,腾腾热雾直从头顶升起,说明他正处于修炼当中。
而身旁的禹王穆则两眼直直看往峰下,并没有沉浸在修炼中。
“路是他自己选的,穆儿担心做甚?”
禹王洵双眼渐渐睁开,其中颇具威能似乎蕴含星光熠熠,让禹王穆不禁侧目,想到武歌的境遇,不免带着埋怨的口气道:“醉翁峰陡峭无比,不仅难以行走,饥肠辘辘的野兽更遍地皆是,大哥体质孱弱,您还让他扛着负重攀登,老爹有些过份了!”
身心力竭之法,指的是让武者身心疲惫下体会灵气的办法,基本是饿足三天三夜,锻炼至三天三夜,是最末等的感灵之法。
在禹王穆看来,其实是不用如此极端,或者说不必来到醉翁峰,除却身心力竭法,实际上还有输灵引导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