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北门外二十多里,有一大片平坦的田地。一条四五米宽的小路,在方圆不一的田地中间,通向一片小树林后面。二十多骑护着两辆马车从小路上驰来,很快绕道小树林后面,在一片高墙院落前停下。
后面辆马车中的刘樱、小布丁和周二丫先走下来,小布丁指着大门上的几个大字:
“侍卫马军司外营,姐姐,这里不是我们侍卫训练的地方吗?怎么取名叫侍卫马军司外营?”
“不打朝廷的招牌,我们不能招这么多人。”周复生和赵佳走出来,周复生朝门口站岗的两个士兵打了声招呼,给小布丁两人解释:
“朝廷有朝廷的规矩,有些规矩谁也不能破坏。走吧,我们进去看看他们训练得如何了。”
这里大半是庆王府的土地,为了建造军营,周复生又败了不少土地。用其它地方的土,与两家大户换了这么大的地方。
里面是周复生亲自规划,像是一个巨大的三合院,全是楼房,左右是两排相连的两层楼,用砖砌成,简洁大套,各有两排,是一千多士兵的住处。前方是一长排木材建造的平房,很像厂房,同样有两排,是士兵的厨房和饲马间。在中间,是一块很大操场。
这里的花样没有庆王府的多,操场四周是五米宽的跑到,一圈有千米长。中间左边是数排沙袋区,用木架吊了三百个羊皮沙袋。要是在左右房屋后面,还可以见到不少这样的沙袋。
沙袋区前方是一个很大的沙坑,这里主要用来练习双人对抗,比如摔跤、拳脚比试等等。中间至右边空了大半个地方,现在正有一千多人,在这里列队练习。
一共有一千三百人,一百人一排,顶在最前方的是盾牌步兵。拿着一块块大得有些出奇的木盾,木盾高有一米六七、两尺多宽,上中下三头用铁皮固定。木为深红色,每个盾牌兵皆用双手提着,配合后面的骑兵,做的动作十分简单,除前进后退外,只做举牌、收牌,半蹲下三种动作。
后面是三排骑兵,第一排骑兵手拿一根三米长的长枪,每个骑兵头戴一顶大圆帽,圆帽的材质非常特别,几乎全是竹块制成。这些竹块虽厚,颜色已经泛黄,全是些干竹块。
最让人奇特的是这些骑兵,脸上皆戴着一块薄薄的铁面具。只露出眼睛和嘴,被上下两根线绳固定在头上。所有骑兵都穿着暗灰色盔甲,盔甲非普通军中将士所穿,是皇宫禁卫军的配制。每套六十两银子,赵扩说朝廷还亏了不少。
他们手中的长枪也比较有特点,枪尖是个四棱锥形,有一尺长,四面皆有凹陷的血槽。枪颈同样是铁制,两尺长,四周有许多锋利的尖刺,每颗尖刺有小指长。可惜钢铁不够,下面用更粗些的木杆组装成。
第二排骑兵的长枪样式不相同,长度有些变态,至少有四五米长,只有一半枪颈是铁,铁的部分同样有尖刺。刺出去的长度,并不比第一排骑兵短。
在旁边观看的刘樱几人,只听到一阵阵喊声,前方盾牌一矮,第一排骑兵的长枪快速出击。仅慢了一两个呼吸时间,第二排骑兵的长枪从前方战友肩的缝隙处刺出。出击和收盾收枪配合还很生疏,战马步伐不一致,上下不统一,显得十分凌乱,让几女大为失望。
第三排是弓骑兵,每个骑兵拿着一张弓。待前几排的战友做出几个动作后,随着中间的领队一声令下,这些弓骑兵,将手中一支支粗糙的竹箭,朝天吊射到前方。后面射出的箭,不时会落到战友的圆帽上。就算真射中人也没任何威胁,因为这些竹箭全都没有箭头。
四排一组,整支队伍有三组,后面还有一组盾牌兵。这三组各有一个领队,第一组的领队是曲业,第二组是曲饮,第三组是谢白松。杨毅骑着一匹红黄色大马在外总指挥,看起来虽凌乱不堪,大家练得十分起兴。
赵佳第一次看她们的军队操练,很是失望地看了眼周复生:
“相公,干脆我们将新招的一千人给朝廷算了。反正有不少官员说你在练兵浪费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节约起来,干其它事也好。”
“姐姐说得不错,反正也是给朝廷训练的,还给朝廷后,我们还可以节约一大笔银子。”刘樱也很失望。这支队伍的装备,不比最精锐的皇宫禁卫军差。不要说攻防,连队形也站得歪歪扭扭,和她们府中的五百侍卫简直无法比。
“他们练得真不怎么样,还有我王府的三百个侍卫在。照这样练下去,将我们那三百个侍卫也练差了。”
周复生训练这支部队,家里吴氏三人虽不说,心里也很反对。还好他在赵扩面前力争,一千匹马和刀弓武器是朝廷送的。加上买的二百多骑战马、建筑,生活等等,他一共花了十二万多两银子。以后每年养这一千人,算上丰富的一日三餐,他起码要花七万两银子,绝对算得上是目前最贵的队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