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求学,为了工作,为了生存,自己把父母丢在家里近十年。
这些年,父母肯定饱尝孤独寂寞,天天盼儿归,又怕儿归,留守老人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终究是没法去想象。
也许自己将来有了孩子,才会有所体会吧。
“快!屋里坐!”阿妈忙不迭招呼着,虽然有点风湿,腿脚看上去有点僵硬,但手上动作还麻利得很。
屋内是四房一厅两走廊两天井的格局,有点类似于“下山虎”的布局。
大厅主要是吃饭和待客喝茶的地方,同时敬奉着祖宗。
四个房间,一个房间放杂物,一个房间做厨房,还有两个挨在一起房间做卧室。
可惜以前穷,这房子下半部分基础是用长条石块砌成,半人高以上则是用大块的黄泥砖砌成。
黄泥砖乃是黄土加稻草拌成,打成比一般红砖大好几倍的砖坯,直接晒干,未经烧制,一遇水就软。
如今屋内的墙体已经有不少裂缝,万一下起倾盆大雨,瓦面漏水,这屋就有倒塌的风险。
屋子比以前更破旧了,已经完全是危房了,石青侯暗暗决定,要尽快开工建新房。
阿妈在忙着煮开水,准备泡茶,阿爸忙着搜罗出一些花生、番薯干、龙眼干一类的土产,还拿出两只自家种的柚子来。
石青侯赶紧接过柚子,熟练地用刀划开,把柚皮一片片剥开来。
李清婉想帮忙,却发现没什么能插上手,有点坐不住了,急得有点坐立不安。
屋里没什么摆设,连喝茶的桌椅都是吱呀作响的老古董,也没什么电器,只有一台崭新的液晶电视,还是前不久石青侯从京东买了,客服人员直接送到家里帮忙安装的,服务真是没得说。
虽然简陋但处处干净,李清婉觉得特别的温馨,特别是两位老人不断嘘寒问暖,眼里满是疼爱,让李清婉想起自己的父母,差点掉下泪来。
陆续有亲属前来拜访,主要还是石青侯的五个堂叔带着七八个堂兄弟,还有女人小孩,坐满了一个厅子。
大家喝着茶,抽着烟,打趣着石青侯。
李清婉被大家看得不好意思,偷偷跑去帮阿妈煮饭,请也请不走。
几个婶婶也来帮忙,杀鸡切肉炒菜,很快一大家人就热热闹闹地吃了晚饭。
吃了饭继续喝茶的喝茶,看电视的看电视,打闹的打闹。
石青侯看着,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满足。
可惜有还有四个堂叔、十几个堂兄弟、堂姐妹都外出打工了,这一大家人还不算齐。
没办法,这里的风俗就是讲究多生孩子多养猪。
夜深了,亲友相继告辞而去,李清婉帮阿妈收拾家务。
石青侯和阿爸喝着茶,正儿八经地聊着天。
“在家过完年再出去了?”
阿爸随口问,有点紧张,怕过两天这小子又要回去上班了。
新年刚过,眼看还有二十多天才过年。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如果年前太早回家的话,基本上就是准备不在家过年。
“不出去了,工作辞了,以后就在家里了,有想法做点事情。”石青侯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
“哦?”阿爸惊喜中带着不解。
“我有钱,准备搞个农场。”
从今天起,老子就在这大山里干出一番大事来,让亲朋好友们不用再丢下老人孩子,外出打工漂泊在外了。
阿爸沉默了很久。
“你的初中同学刘洋,隔壁村的,还记得不?”
“记得!”
“他前两年回家投资了三百万,在邻村搞了个一千多亩的农场,听说亏得挺多,现在还没缓过来。”
石青侯也听说了,这刘洋也算是初中时候的兄弟了,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家人外出做生意,早早就赚到钱了。
“阿爸,我心里有数,我不是开一般的农场,而且有老板投资。”
“好。”阿爸没有再说什么,喝着茶,抽着烟,不知在想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