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仔昔也是个人物,要不怎么会在众多献媚赵佶的道士中脱颖而出,赵佶生性多疑,心胸十分狭窄,这句“免得大臣们知晓了笑话”刚刚切中要害。
不过王仔昔这话不光光是在贬低杨旭,还顺带阴了老太监一把。
老太监略略抬头看了王仔昔一眼,脸上不愉之色十分明显。
果然,赵佶听闻王仔昔这话之后,嘴里重重哼了一声。
杨旭内心一颤,要是这样被赵佶赶出宫去,他知道,接下来杨家就得面对王仔昔雷霆般的报复,自己倒不一定会死,大不了出宫之后直接遁迹好了,但是杨家怎么办。
趁赵佶没有开口,杨旭急忙道:“谁说帝姬的病无法治疗,最多半年我必让帝姬康复,还官家一个健康的帝姬。”
“黄口白牙,满嘴荒唐,请官家治他大不敬欺君之罪。”王仔昔乘胜追击,杨旭话音一落,他便大声道。
那老太监一直没有作声,此时却突然说道:“官家,帝姬是官家最宠爱的女儿,为何不给杨小官人一个机会,给帝姬一个活命的机会。”
老太监能在赵佶寝宫中贴身伺候他,自然是深得赵佶信任的,这老家伙平时就十分看不惯几个道士飞扬跋扈的作风,倒不是因为他正直,而是因为赵佶对这些道士几乎言听计从,赵佶对道士的信任超过了他们这些服侍赵佶多年的内侍。
另外,杨旭要是被赶出宫去,接下来老太监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王仔昔一定会借此针对他,如果杨旭真能治好帝姬,那么一定会影响王仔昔等几个道士在官家心目中形象,这是老太监十分愿意看到的。
赵佶听老太监一语,脸色缓和了一些,刚欲开口,却听王仔昔抢着道:“官家,不可,帝姬千金之躯,怎可与凡夫俗子接触,此子十分狡猾,如若无法医治帝姬,此子死不足惜,但官家却会落得天下耻笑。”
“官家,杨小官人绝非凡夫俗子,我朝本有童子登科,如若官家再开童子科,老奴相信杨旭小官人一定会大放异彩。”
老中官那是在提醒赵佶,杨旭并非是凡夫俗子,而是最近两天在市井间风头正盛的“问渠君”,说他是天才神通也不为过。
宋朝重视诗赋之才,虽说进士科取消了诗赋考试,但是只要诗文出彩之人,定能在民间有强大的声誉,徽宗当朝年间虽说没有如仁宗朝那样重视诗赋,但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之下,凡是文采出众之人,皇帝都会格外看重一些。
赵佶眉毛一挑,看了看杨旭,沉思良久,这才一语定乾坤:“半年治好帝姬的病。”
“官家,他要是治不好呢?”王仔昔在一边阴恻恻地加了一句。
赵佶转头看向杨旭,表情十分漠然,令杨旭心头一颤。
话既然已经出口,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何况还有半年的缓冲期,不过也不能把话说死了:“如果帝姬的病和杜老大人是一样的病,杨旭定能还官家一个健康的帝姬。”
赵佶和王仔昔都没有听出不妥,因为帝姬的病情和杜老大人是一样的,这是很多太医都下了结论的。
这时,龙床上忽然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赵佶脸色一变,急忙走到了床头。
杨旭从赵佶刚才的举动中,的确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牵挂之情,心知老太监说得不错,赵佶对这个帝姬的确是有些不同。
“四姐,你醒了,好点了吗?”赵佶急忙俯下身段,柔声道。
“官家,帝姬还在昏迷中,没有醒来。”老太监在一边小声提醒。
“那还不快快救治。”赵佶语速很快,有些气急。
杨旭上前两步,仔细看了看茂德帝姬的脸色,帝姬或许能听到外面的声音,白皙精致的小脸上有一窜泪珠滚落而下,杨旭的心轻轻一颤,暗暗叹了口气,道:“官家,小民救治杜老大人用的并非药物,而是小民独家按摩首发,但是用在帝姬身上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赵佶淡淡问道。
“小民为杜老大人医治时按摩的是头部和胸部两个部位。”杨旭说完,低下了头,心想,我先把话说清楚了,免得到时候有人拿这个做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