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被发到网上后,陈道明下意识的行为被众人点赞。
有知情人表示,现场的情况是陈道明刚出电梯出来,就碰到牛老师。
被拍到是很偶然的,但就是这样不经意间体现着尊重和修养。
深表赞同。刻意的言行难辨真伪,但不经意的言行却最能反映本质。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表现得体,而且会刻意做出一些得体的举止,以示自己的教养。
但是在有意识之下的刻意行为,并不能说明问题。
一个人的真实一面,往往都藏在他不经意的行为细节里。
冯小刚曾组过一个饭局。
在聚会喝酒的兴头上,冯小刚提出让《芳华》的女演员苗苗跳支舞助兴。
在场的众人都起哄附和,只有陈道明站为她解围:
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而且,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爱默生说:
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
爱默生说:
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
其实不止人品。
一个人最真实的教养,也就体现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
真正的教养是懂得换位思考
前阵子,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热搜。
在一个拍摄现场,因为剧本需要,葛优连扇了一个剧组演员几巴掌。
为了效果,这巴掌全都是真扇。
因为连拍7遍都不过,葛优很是过意不去。
中场休息的时候,葛优跟导演商量:
「打耳光的,就最后一条了吧?」
好在后面一次就过了。拍完之后,葛优立刻向对方鞠躬道歉,重复了好几次。
虽然是个小动作,但却体现了最高级的教养。
《人性的弱点》中说: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教育。
反过来说,真正有教养的人,一定很懂换位思考,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懂得换位思考,是一个人有教养的直接体现。
孩子的所作所为
是家庭教养中的一面镜子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乱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
“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
“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也没有这样的东西。
太多中国式父母,习惯包庇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教养缺失。
孩子在公共场合摸了女生屁股,家长不但没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痛打被摸的女生:
“你长得这么丑,谁要摸你屁股啊?”
孩子在飞机上闹事,对隔壁座位的日本小哥拳打脚踢。
家长视若无睹,甚至后来还和小哥扭打在一起,惊动了FBI。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尊重别人。
英国的艺术家波伊斯在《文化的意义》一文中曾经说道:
“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他的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
英国的艺术家波伊斯在《文化的意义》一文中曾经说道:
“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他的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
的确,不是说读书多学历高的人就一定有养。教养也不是有了年岁,就可以增加。
就像央视纪录片《镜子》里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一记烙印,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眼中、心上。
教养不分年龄,
这些细节处的行为最令人感动
6月27号的青岛,10岁的小学生刘显昊像往常一样搭公交车上学。公交车上人很多,但是却有一个座位始终没人入座,等到他走进后才发现原来那一张椅子上有积水。
刘显昊没有像周围的大人那样,宁愿站在一旁,对此置之不理,他从书包掏出纸巾,细心地把积水擦干,然后默默地退到一边,跟旁边的乘客说:可以坐了。
对于刘显昊来说,这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正是因为举手之劳而劳之,才更显得他家教佳,有教养。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天津的地铁上。
一个小时候没教养,长大后成了“熊大人”的男子,不顾车厢里其他人的感受,肆意剥起了味道很大的大蒜,还把蒜皮撒了一地。
旁边的乘客虽然不满,但碍于情面,要么白眼捂鼻,要么转身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