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王仲禾是没少看小说,各种的玄幻修真,都市爱情,官场悬疑,他都看了个遍。
可他看着看着,他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花钱看了这么长时间,阅书无数,可怎么就想不起来到底看过什么书呢?不要说小说内容和主人公名字,就连书名都给忘了。”
王仲禾迷茫了。
他有些想不明白看小说的意义何在,他既没有在小说里学到什么,也没得到什么感触,他花了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
也不知他是在发哪门子疯,居然开始思考起了看小说的价值。
日思夜想,王仲禾终于从执念中走出来了,他想明白了小说的定义,小说不是书,不是圣人家教化世人,劝人向善的贤者之书。
小说是一种娱乐,是低俗的,媚俗的,庸俗的。但它也能被称之为艺术,它与影视、舞蹈、音乐、相声一样,它有着好坏之分,好的能让人心生感悟,看破人世沉浮,醒悟世间道理,明羞耻知荣辱,这些是属于高雅小说。
可高雅往往是饿死的,尽管他会被人尊敬,作为后辈学习的榜样,可终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多数落了个清贫饥腹的下场。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高雅都会饿死,只是说以高雅而成功的几率太小。
低俗不代表没有价值。
低俗是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东西,就像人们更容易看懂脱衣舞,而看不懂芭蕾舞一样,低俗是代表群众的。
有群众喜欢就代表有价值,所以狗血的东西从来就不曾少过。
小说也是如此,金瓶梅的广为人知和它其中的色情内容脱不了干系。尽管这篇一百万字的小说里,只有可怜的四千字黄色描写,但大多数人就是喜欢这四千字。
所以金瓶梅的知名度,就比那些某个行业前辈就该行业景况前途写出的书要大,毕竟隔行如隔山,行业外的人民群众可没时间去了解你的行业构造。
就三千界如今的快节奏来说,很少有人会真正静下心来去看一些有深沉哲理的书,大多数人更注重于节奏轻快的小说,也就是所谓的快餐文学。
这类文学就如它的名字快餐一样,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没有营养,可它的价值也是直接明了,那就是快。
你可以读的快,哪怕初略一看,动用一目十行的本领,这都不影响你当时看小说的心情,你能快速的融入故事,感受跌宕起伏,用你的大脑影响肾上腺素,达到一时的快感。
虽说这快感只是一时,并不能对你以后有什么影响,但快餐文学的价值就体现在了这里。
想一想,快餐文学与毒品也有些相似,让人产生幻觉,感受快感,达到让自己舒爽的目的,而且有时候还能痴迷其中,欲罢不能,从而耽误正事。
而它们之间的不同就是,快餐文学终究是快餐,它没有毒品那样让人形成依赖的功效,因为快餐吃多了总会让人腻歪,让人闻之作呕,慢慢的就对那一成不变的味道产生了厌恶。
这种厌恶不是换个口味就能解决的,因为让人厌恶的是“快餐”这两个字,而不是快餐的内容。
王仲禾如今就有了快餐文化厌恶症,这种病症和看小说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它的产生也是因人而异,有些人或许看一辈子也不腻,有些人可能就一眼也看不了。
生病了就得治,尤其是知道病根后。
王仲禾决定吃点清淡的,看一些有营养的,高雅的,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精神追求的人。
他看了好些书,什么《人生哲理》、《道德探讨与研究》、《如何治好痔疮》,他都看了。
但……食之无味!
长久的阅读快餐文学已经让他养成了粗略阅读的习惯,他很难在看东西时保持平心静气的状态,有时候他都觉得文字这个东西总会让他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去阅读其中的内容。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一大段文字里就算文字颠倒了,也不影响阅读。
就曾有专家研表究明,文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都是乱的。
要说原因,其实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与生俱来的“自信”心理造成的:忽视细节,只通过“外貌”就匆忙对事物作出结论。
有专家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地扫视。
专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文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文字左边的一两个汉字和右边两三个文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五六个文字。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如阅读熟练,能够多看几行,甚至“一目十行”。
当然,快餐文学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但快餐文学是这种现象表现最多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