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从这以后,杨光就安安心心做国民广场的方案设计管理工作了,他不安心也不行呀,因为郭明辉没有给他安排其他工作任务啊。
不过这并不等于他闲着没事做,张鹏举也没让他闲着,派他和设计院一起到万氏机构的商业学院,与万氏机构一起完善方案。
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杨光因为靠边站,却无意中学到不少商业建筑及其规划的专业知识,这真是意外之喜。
杨光原来以为做商业建筑也就是大空间布一布,再加上几个中庭,然后搞个炫耀的外立面造型就完事了,却没想到里面的门道多之又多。
回过头来看,做住宅建筑真是小儿科,只不过由于商业布局建筑比较复杂,又涉及招商问题,连这时号称宇宙第一的万科也不敢轻易触碰。
当然在房地产企业里,做住宅是最容易赚钱的,会做商业房地产公司没有几家。所以在国民建设,规划设计部的主力当然全部扑在赚钱的住宅项目里,国民广场只是合作项目,能不能拿到地还另说,所以郭明辉就把这活甩给了杨光,无意中让他多学了另一种地产模式。
杨光和设计院在万氏机构里,除了修改方案,就是听商业学院的培训,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国民广场的方案修改。
杨光总结了商业布局最重要有两条内容。
首先就是销售商业和自营商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布局,销售商业会尽量把临街铺面做得越多越好,让客户有更多地购买商铺欲望;而自营商业则是将除LV等品牌主力店外,其余商业要容纳在内部大的商业布局里面,营造出热闹活跃的商业气氛。
而且销售商业和自营商业的营业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销售商业的几百上千个小业主,都是为了出租自己的商铺,谁出钱多就租给谁,哪管是卖臭豆腐还是卖情趣用品,到最后整个商业会非常杂乱和凋零。所以买销售商业的商铺,除了临街面商铺大有可为之外,所谓内部商铺其实都是鸡肋。
自营商业则不同,由于有统一的商业管理公司,对各层商业业态和布局有统一的考虑,可以把经营不善的商家踢出去,也可以拒绝类似情趣商业等格格不入的业态进入商场,再加上如果大牌商业公司声望好,可以找到更好品牌的商业进驻,这种自营商业可以越做越繁荣。
另外一条重要内容,就是自营商业的客人流线问题。
现在的大型商业,多半都是百货、超市、餐饮和各种品牌店混在一起的MALL,能够让来的消费者从幼到老吃喝拉撒一条龙玩上一整天。为了能让每个店铺都能有足够的客流,那么内部商业街的布局自然就成了主流模式。
以前杨光曾经见过不少商业,做成入口在商场中心,一进门是宽大几层通高一个超大中庭,看起来很气派,实际上营业不久很快就要改造了。现在杨光才明白,原来这是因为不懂得商业经营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