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回米达要回家来了,米多村长兴奋得一夜没睡,那兴奋劲儿丝毫不亚于老三回家那会儿。他就盼着米达回家来给他当个帮手,再说这一年多不见,也挺想念老二的,以前在家时不觉得老二有什么好,可老二真离开了,家里就觉得少了很多似的,很多事由于缺人手,交给别人管又不放心,米多村长只得自个儿撑着。一大把年纪了,还得死撑着整个家业,米多村长真的感觉有些累了。家里办了个厂后,他更懂得了人多力量大的内涵。
米达并不是光自己一个人回来,还要带一帮兄弟,准备让米多村长安排进厂里工作。米多村长一算计,反正厂里也缺人手,一时半会的招不到工,带来几个也好,就同意了。
得到老爹的同意,米达心里一阵欣喜,带上一帮兄弟,马上动身往家赶。米多村长本来听说米达要回来,满怀欣喜,可等米达回到家,看到米达带回家的那一大帮人时,米多村长的心里就咯噔一提了一下,脸往下沉。别说米达预先说的是几个,可带回来的却是十几个,数量上增加了好几倍,就看那一大帮人的样儿,脏不啦叽的,一个个象流浪乞讨的主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整个儿是个乌合之众,象个丐帮。老二倒象个丐帮帮主,那帮人对他倒挺恭敬的。总之,用米多村长的眼光来看,没一样顺他的眼。
米多村长对着“丐帮”(米多村长心里已把他们称为丐帮),用眼扫了一圈,心里象吃到了虫子似的难受,甚感不悦,但又不好意思全在脸上表现出来,只得先忍着。他倒要看看这丐帮样的到底是些什么货色,有什么能耐,值得老二这么器重,成群结队地当作客人往家里带,还让安排在厂里工作。真是岂有此理!米多村长气哄哄地想,如果过会儿这帮人要敢胡闹,他就找个借口把整个丐帮端着轰了出去,乐得清静。
米达忙着给大伙儿找座,又找吃,又找玩的,倒忙得不亦乐乎,象家里来了贵客似的。吃了晚饭,米达又让老娘给大伙安排几个房间,找几套衣服出来给他们换洗换洗。老娘窝着一肚子气,忍着怒火按米达做的,把大伙儿安顿了。
在同一个村子里,什么事儿都瞒不过邻里们的眼睛,不久,米多村长家来了个“丐帮”的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驮岭。米多村长家的院子里又开始挤起来,凑热闹的、看“丐帮”的、找岔儿的……什么都有,挤成了一团。米达乐呵呵地接待来凑热闹的各色人,米多村长却气得七窍生烟,心想,要早知道这样,他就不同意老二把那帮人带回家了,可这会儿,人都上门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扫除院落里那帮看热闹的人,米多村长决定把这帮人早些安置到厂里去,有活干,他们总不至于这般游手好闲,在驮岭四处荡啊荡的。他怕再把这帮人养在家里,非成为电视报纸上的新闻不可,到时那电视台报社记者一来,把这些一曝光,那他米家的门面岂不一下子倒塌了,即使无损门面,家里养着一个“丐帮”,叫他老米的脸面往哪搁呀,w.uanshu他好歹也是县里的风云人物,名誉怎禁得起这般折腾啊。
米多村长的这种想法正合米达的意,是他故意让那帮人整天游荡,在村落里晃荡晃荡的,他就是要让老爹看着心烦,从而急着把他们安排到厂里去做。一到厂里,老爹就没事儿了,他自会管好这帮人的。这帮人都是米达经过筛选得出来的,他了解这帮人的习性,以前是荡惯了,要一下子规矩起来,也有些难,但他们骨子里还是有勤劳的因子的,如果好好管起来,都是有用之材。他们中有的浑身是劲儿,根本不怕累不怕苦,有的手脚麻利,干起活来一个可顶常人两个。他们都很讲义气,忠心于他。米达对管好这帮人,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充满了信心。
米达的“丐帮”兄弟洗漱了一番,换上整洁的衣服后,其实一个个相貌都不丑陋。对于他们的相貌,到厂里上班没几天,米多村长就已经不那么厌恶了。可他们的行为举止,他还是看不习惯。那吃饭、说话的样儿,他看着总感觉有些不舒服,不顺眼儿。
家里来了一个“丐帮”,厂里增加了这多一帮人,米多村长决定把厂子规模再扩大一些,好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丐帮”的人都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米达也正有此意,于是跟老爹一起忙着奔波,把厂子规模扩大开来。
↑返回顶部↑